人民財評:攢錢不如攢金豆?別盲目跟風

“攢錢不如攢金豆”“買基金不如買金豆”,近期,“金豆豆年輕人理財新寵”登上社交平臺熱搜,類似言論贊量頗高,吸引諸多90後00後加入“囤金”一族。攢金豆划算嗎?靠譜嗎?要拉直這些問號,我們還需做些功課

金豆豆通常是指重量在1克左右的黃金,普遍售價在400至600元之間。2022年,受國際局勢變化、疫情反覆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黃金價格震盪上漲。相比其他理財產品一顆顆圓溜溜、金燦燦的金豆子,購買門檻低、儲存不會壞、保值價值高,的確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加上傳統理財方式升值空間有限,股票基金波動收益不穩定,金豆豆突然躥紅有其必然性。

然而流行的未必是適合的。理財新寵金豆豆的光環之下,至少隱藏着三大盲區

盲區一,理財金溢價明顯。搜索一些頭部平臺可見,重量1g的金豆豆,價格超過五六百元的比比皆是,某品牌“第1桶金系列攢金豆”產品,券後價高每克578元,遠高於同期中國黃金投資金條的每克416元。金豆豆一類產品不需要什麼複雜工藝,加工成本較低,售價理應接近實時原料金價,否則投資價值無疑將大大折扣。

盲區二,理財金豆成色難辨。正規的品牌金會明確標註重量和成色,網絡平臺則良莠不齊,對於小金豆的成色、質量克數要求都不是非常規範,缺少權威發行機構背書。有媒體披露,某網友跟風買“千足金”的金豆豆,拿到黃金櫃臺驗證時卻被告知成色不足,即便櫃檯回收,也僅能給低價。金豆豆熱銷背後不乏商家營銷的推波助瀾,隨意購買容易遭遇魚目混珠,這點不可不防。

盲區三,理財金豆變現有門檻。誠然黃金是避險資金的好去處,但越是盈利空間巨大的投資,越是存在一定風險,一旦市場行情發生回調或反轉,投資者反應不及時就容易引發虧損,所以黃金投資的買賣時機關鍵。另一方面,希望獲取黃金價差收益的人都打算等金價漲起來就換成現金,可店鋪回收黃金會收取差價,驗明成色質量,即便金價沒有跌,買家也未必能賺到錢。

現在的年輕人“玩黃金”的方式花樣百出:“攢金豆”、5G硬金古法黃金、直播間購買金飾……但歸根結底,其實質仍是黃金理財。既然理財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比如弄清楚金豆豆和首飾金的區別,比如學會分析漲跌的技巧,瞭解倉位管理的科學方法,設定盈利和止損線等,如果完全不懂,最好不要盲目跟風。

一言以蔽之,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理性攢金豆,保持平常心,才能守好自家“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