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警惕“飯圈福利”詐騙

小茵,13歲,被騙8.1萬元;小蘿,12歲,被騙4.7萬元;小夏,13歲,被騙5萬餘元……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佈前三季度辦案數據顯示,一些不法分子專盯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追星族,誘騙掃碼,實施詐騙

此類詐騙環環相扣,通過“黑話暗號步步實施。不法分子先建“魚塘”――虛構所謂的“明星粉絲福利羣”,而後“拉人頭”――想方設法誘使未成年追星族進羣,接下來“放誘餌”――在羣內發佈“充100返888”“充200返2000”等虛假信息,一旦未成年人掃碼“上鉤”,等待其的將是“收網殺魚”。

說白了,這就是打着“追星福利”的幌子,施行“充小錢大錢”的騙術。對此,成年人一般不會中招,但小孩子容易上當。問題是,小孩子哪來的錢?

“你是未成年人,不能領這個福利,只能拿父母手機掃碼領錢。”至此,不法分子的狐狸尾巴已經徹底露出來。許多小孩子鬥不過狡猾的“狐狸”,反而會遭到後者的威逼恐嚇――“你已進入激活領福利程序,如果取消,將每個月扣1000元。”有的孩子慌了神,偷拿父母手機,聽從騙子指導”,不僅父母銀行卡里的餘額都被轉走,而且還“被貸款”。等家長髮現時,一切都晚了。

多地發生此類詐騙,不但造成受害家庭損失不菲錢財,而且被騙的孩子可能產生心理陰影。對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有關部門已在加大打擊力度,嚴厲懲治相關詐騙犯罪,但同時防患於未然也很重要。

專盯未成年人下手,騙子的卑劣無恥令人憤懣。同時不得不說,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防騙意識薄弱,盲目追星,給騙子帶來可乘之機。

隨着手機和電腦使用的低齡化,未成年人更多地接觸到娛樂造星網絡造勢,追星呈現低齡化特徵中國報告網《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00後”追星羣體佔比接近70%,而學生是粉絲的核心羣體,佔比過半。

騙子正是瞄準這部分人羣利用所謂的“粉絲福利”等噱頭實施犯罪。對此,學校和家庭要有對策。除了要更重視“三觀教育,也要讓未成年人逐步瞭解社會,努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據報道,檢察機關聯合地方教育部門,在中小學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教育,以案說法,給孩子們分析網絡詐騙套路,增強孩子們的防騙能力,這種做法值得肯定。

另一現象也要重視。相關案件的多名犯罪嫌疑人也是未成年人,最小的才15歲。一些未成年人蔘與詐騙說明,涉案青少年金錢面前迷失,或被他人利用誤入歧途。儘管“問題少年”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但若社會、學校、家庭及時拉他們一把,一些孩子有希望懸崖勒馬。

不法分子借“飯圈”詐騙,整治更要正本清源。今年8月,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嚴控未成年人蔘與,嚴禁未成年人打賞,嚴禁未成年人應援消費等。相關治理高度關注未成年人,是因爲遭“飯圈”亂象脅迫乃至被精神控制的恰恰是許多青少年。規範光怪陸離的應援集資,剎住“氪金纔是真愛”的歪風,扭轉“貴圈真亂”的怪相,方能清除騙子的寄生空間,更是爲青少年綠色上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