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砂坑回填,越“填”越大,這是挖誰的牆腳?

你見過填坑越“填”越大的怪事嗎?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有個回填項目,從2018年到現在,坑越“填”越大,挖出了兩個幾十米深的大坑,最近還在24小時不停地挖。馬蘭峪鎮鎮長接受採訪時承認:在回填過程中,後來確實存在盜採嫌疑。

砂坑越“填”越大,看似荒謬,實則毫不奇怪。名爲填坑,實爲挖坑,這坑自然越來越大。2016年,遵化市政府要求對包括馬蘭峪鎮在內的全市206個砂坑進行統一治理、回填平整。馬蘭峪鎮政府將這一回填項目交給了日強鐵選廠。身爲一家礦石粗選加工企業,日強鐵選廠乾的卻不是回填的活,而是明目張膽地24小時不間斷挖坑採礦,這坑能不越挖越大?

如此挖坑,也是挖牆腳

礦產資源的牆腳。根據我國礦產資源法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採礦的,屬於盜採行爲。日強鐵選廠並沒有辦理過採礦許可證。無證挖礦,是謂盜採。與此同時,還在廠區設置了一條龍鏈條――從大坑裡開採出來的礦石和砂石,被源源不斷運到工廠,加工成砂子石子和鐵礦石,工廠再源源不斷地對外銷售這些產品。這麼多年來,給國家礦產造成了多少損失

挖糧食安全的牆腳。日強鐵選廠挖出的兩個大坑,佔用的都是附近幾個村的耕地。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要把耕地變成採礦用地,必須先要完成建設用地變更手續。事實是,日強鐵選廠南邊地塊沒有辦理過建設用地變更手續。不辦手續就亂挖,日強鐵選廠夠豪橫!食爲政首,糧安天下。侵佔耕地,就是挑戰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破壞糧食安全,責任可不小。

生態環境的牆腳。8年來,填坑變挖坑,毀了耕地、壞了生態。坑越挖越大,破壞越來越嚴重,何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初,遵化市政府要求填坑,是爲了儘快恢復地貌,改善生態環境。現實是,地貌被破壞了,生態環境更是沒有得到改善,兩個大坑離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清東陵直線距離只有800多米,這不是背道而馳嗎?坑越挖越大,後果不堪設想。

挖坑就是挖牆腳,視法律無物,日強鐵選廠究竟有何來頭?相關調查呈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比如,非法盜採多年,執法部門卻視而不見;羣衆多次舉報,相關部門卻從未立案。其實,這個“坑”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當初,馬蘭峪鎮政府將回填項目交給了日強鐵選廠,而這個項目“沒有施工方案、沒有具體完成指標、沒有完成時限、沒有招過標”,這不奇怪嗎?

日強鐵選廠不填坑,卻挖坑,這是在給自己挖“坑”,給當地政府挖“坑”,給上級部門挖“坑”。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能夠負起責任,對非法盜採行爲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對失職瀆職一查到底。可以確定,只要深挖下去,失職瀆職者一個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