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把提升用戶的遊戲體驗放在第一位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2022年6月份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這一批次共60款遊戲獲批,其中“國產移動遊戲”佔比較多,引起了玩家羣體的關注。

歷經多年的發展網絡遊戲已經成爲不少網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爲網絡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網絡遊戲用戶規模達 5.54 億、網絡遊戲直播賽事蓬勃發展的今天,尤須激發網絡遊戲的正向價值,發揮其在促進互聯網技術應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作爲一種文化產品、文化載體,網絡遊戲會對玩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遊戲的開發設計者運營者,肩負着傳遞正向價值觀責任義務。不論是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爲的監管,及時清除淫穢、暴力等有害內容,還是引導構建和諧清朗的玩家社區,打擊語言辱罵、人身攻擊、無端嘲諷、惡意中傷的發言和行爲,網遊企業切實擔負起內容管理導向引領的主體責任,方能切實保障用戶的身心健康和文化權益,推動企業發展行穩致遠,贏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然而,現實中,有的網絡遊戲廠商爲了縮短研發週期、降低研發成本,直接照搬他人的遊戲研發成果,這樣的“速成品”既影響玩家的體驗,也對原創者的權益造成侵害,人們看不到創作者的誠意和用心,只看到當時一些人想趁着行業熱度賺“快錢”的浮躁;有的遊戲廠商爲了吸引玩家充值消費,通過文案視頻形式將遊戲產品的人物形象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誇得天花亂墜,玩家在遊戲中實際體驗後卻發現與宣傳相去甚遠;有的遊戲在遊戲須知和用戶協議動手腳,致使消費者選擇權財產權受損;有的遊戲廠商在停服前仍在誘導用戶消費,停服後對老玩家的正當權益不管不顧;甚至有不良商家爲刺激玩家消費,僱傭運營人員僞裝成遊戲玩家,或無中生有製造裝備爆點,或露出破綻引誘玩家跳坑……種種亂象,都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行爲,損害的是遊戲廠商立足的根基

沒有遊戲玩家,網絡遊戲行業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唯有處處爲玩家着想,把提升用戶的遊戲體驗放在第一位,遊戲企業才能真正獲得信任和青睞。

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網遊企業時刻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遊戲玩家合理適度遊戲、和善友好溝通,凝聚多方合力、夯實網絡遊戲規範健康發展的根基,定能爲打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