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碎片化時代,微短劇更要追求品質

近年來,影視行業逐漸步入以“秒”爲計量單位時代戲劇結構、精密邏輯正在被“高速”所解構重塑,微短劇逐漸成爲年輕人休閒娛樂,打發碎片時間的新選擇。然而,看似降低進入門檻的微短劇,卻對製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意要求。

微短劇形式的出現給影視創作者更多可能和空間,低製作門檻、低資金投入、快拍攝製作、快現金迴流,讓所有懷揣電影夢想的人擁有嘗試機會。日前一部名爲《我不是少年》的微電影在網上收穫了一百多萬的播放量,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作品來自於一位大學生畢業設計,由此。可見,微短劇的拍攝和成功不再拘泥於大製作、大投入,普通人只要用心投入都會有收穫。據瞭解,相比於過去動輒千萬的投資,當下不少微短劇投資不足百萬。雖然門檻不高但微短劇流量市場驚人。截至2022年,僅一家頭部網絡平臺微短劇日活躍用戶就達到2.6億,其中超過50%的用戶每天觀看的劇集次數超過10集。微短劇既體現出觀衆需求的變化,也預示着影視作品更加多元。

但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一方面觀衆希望微短劇能填補碎片化的時間,另一方面觀衆不願將就片長縮短帶來的重要信息丟失。微短劇要在時間上精準把握,將片長控制在觀衆新鮮感停留的時間之內,而且情節要緊湊並以最簡要的表達組織內容編排邏輯,讓觀衆快速理解,此外情節更是要跌宕起伏,正如人們所說“1秒鐘10個反轉才能吸引觀衆”,唯有滿足觀衆好奇心,突破觀衆預期才更具吸引力。總而言之,微短劇製作要在單位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讓用戶吸收更多信息,獲得更多的快感,微短劇是在“長視頻內容頻繁注水,五六十集的網劇層出不窮”的背景下出現的,解決的是觀衆快速觀影的需求。唯有掌握這點,微短劇的製作纔能有的放矢。

誠然,快餐文化並非不能有品質受衆選擇快餐也並非不注重品質。相反,受制於投資經費、作品時長演員選擇等因素,微短劇對品質的追求實際上挑戰更大。沒有金錢搭臺,明星撐場,大製作大場面,就需要更細膩的編劇、更投入的演技。當前一些剪輯類微短劇壓縮電影電視劇並配上講解,但內容掛一漏萬,前後不詳,難以吸引觀衆興趣。一些原創性的微短劇,還原演繹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不同場景,但情節單一,話梗老舊,有的誇張處理卻脫離真實。調查顯示,年輕觀衆其實更看重劇情是否足夠豐富、內容是否有思想深度、能否激起情感共鳴。製作者不可一味求短求快而讓渡質量

微短劇是碎片化時代的產物,門檻雖低但要求不低,時長雖短卻內容含量不減,面對龐大的市場,唯有真正滿足觀衆需求打造高質量作品,才能抓住市場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