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險業迎利好 專家:鼓勵優化供給 提升長期投資能力

人民網北京12月10日電(張文婷)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人身保險擴面提質進行了部署,指出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人身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8102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壽險健康險分別爲21395億元、61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14.0%。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會議也指出了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要適應羣衆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老、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在內的養老保障的“三個支柱”。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曾提到:“我國第一支柱已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但第二支柱卻規模很小,第三支柱長期處於起步階段。與許多國家相比,第三支柱發展較爲緩慢,佔比過低,對養老的支撐明顯不足。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

“我們將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參與,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鑑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郭樹清說道。

“此次會議的召開是從政府層面,利好行業長期發展。”國泰君安非銀分析師劉欣琦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及保險產品同質化背景下,各大險企紛紛加大健康管理和養老產業的投入力度,通過將養老社區的入住權與保險產品掛鉤,實現“產品+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會議上,還提出了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資金通過投資股票、債券和保險資管產品等方式,爲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近16萬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投資A股佔總市值的3.44%,投資債券規模佔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的6.49%。

“此次會議再次強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目的是讓保險資金爲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更多資本性資金,真正發揮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保險公司而言,這也有助於其化解低利率環境之下的利差損問題,通過加大優質資產投資,減少週期性的波動。

記者梳理,銀保監會在今年7月份發佈了《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由原先所有保險公司統一上限爲上季末總資產的30%,改爲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明確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這意味着,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等安全邊際高的公司,獲得更大的權益資產配置靈活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儁生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期限較長、體量較大的優勢。在放開權益類投資的同時,控風險也是需要關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