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學校 更要了解孩子

近幾年發現,面對孩子升學這個課題時,家長們的用心程度明顯提高,相對的焦慮程度也增加,朋友開玩笑說以前需求大於供給時代,升學多半是孩子自己的事,考什麼分數就選什麼學校,好壞自己負責;現在少子化學校供過於求,升學反而變成家長的任務,得多方打聽精挑細選,就怕誤了孩子的前途

現代教育思潮重視家長教育選擇權,加上生存壓力,無論公私立學校都在積極招生,因此家長有更多機會了解學校。除了學校提供的各種介紹說明,家長之間流傳口碑,更是重要的參考。隨着網路發達,許多網路社羣或討論區都可見家長提出各種相關的問題,包括課程教學學生管理師資設備收費標準等。當然,升學榜單總是關注的焦點

觀察這些問題通常能獲得熱心的家長或網民回覆,甚至引發熱烈討論。然而許多資訊被簡化,較多主觀感受,缺乏客觀驗證,容易以偏概全,忽略情境脈絡。這時家長容易把「別人遭遇的事」,直接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例如該校很多學生考上醫學院,我的孩子也同樣可以,卻忽略自己孩子的特質和需求,結果把擅長游泳的魚,放到樹林裡去競爭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家長也希望孩子能適性發展,但卻過度擔心「不確定性」。於是面對改變的當下,即使明知過去經驗痛苦,仍寧願選擇自己較有經驗,或者和多數人一樣的路。這種求保險決策,往往就扼殺孩子天賦發展與追求自我的可能。

該如何爲孩子選擇學校?雖然沒有標準答案,至少廣泛且深入的瞭解是必要的。而瞭解的對象不僅是學校,還包括教育制度趨勢,更別忘了瞭解孩子,因爲他們纔是實際承受和麪對未來的主體。(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