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醫生世家 卻意外成藥人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從小立志醫生,除功課好外,主要是30年代的醫生受人尊重,收入豐富,還可助人。而有「醫生濟世」的信念,則來自於他的家庭

陳燦堅說,他的祖父是從來沒有開業中醫師,雖然在當時的中山北路有間中藥舖子,卻是祖父拿來配藥免費拿去幫人的據點;當時所有的藥品開銷全都是由父親陳福來(曾任橡膠公會理事長)賺錢支應,而母親就是祖父的「幫兇」,公媳兩人到處去送藥去結緣

陳燦堅的第一志願臺大醫學院,卻沒考上,而選上了臺大心理系,後來因爲要追求太太,在岳父要求一定要當醫生下,唸完臺大後順利申請日本大學的醫學院,於是拿這張醫學院的入學許可娶到嬌妻後,就沒去醫學院報到了,反而開始創業

陳燦堅說,他很清楚自己不適合坐在象牙塔救人,但來自於家庭行醫助人的理念卻是根深柢固,因此他選擇了代理歐洲藥品,並鎖定大藥廠都賣不好的動物藥爲灘頭堡腦筋動得快的他,籌組動物疫苗研發團隊,結果更受到荷蘭知名動物疫苗大廠青睞,加以收購。

陳燦堅的事業也非一帆風順;921地震口蹄疫爆發、SARS流感疫情,都曾重創內需爲主的畜牧藥品及疫苗生意。但他從信仰中找到信心方向,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身爲天主教徒的陳燦堅,有着濃濃的人道精神,投入人用疫苗產業,也是因2003年的SARS風暴政府體認自建疫苗的重要性,因而在2004年開啓BOO的標案

當時陳燦堅代表歐洲知名化學品集團AkzoNobel結合國內生技團隊,投標政府的流感疫苗自制計劃BOO案,規劃在國內建造首座細胞疫苗廠。最後雖順利遞補取得標案,卻因爲AkzoNobel旗下的疫苗事業陸續被Schering-Plough、默沙東(MSD)併購,礙於政府「採購法」換約不能更改超過二次的限制,這項BOO案最後只得無疾而終。

2009年H1N1疫情爆發,他更明確認知到臺灣缺乏細胞培養疫苗產能的嚴重性,因此陳燦堅與國內研發團隊,開始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建立了細胞培養N1H1、H5N1的製程平臺,成爲後續高端疫苗設立的重要基礎。

2012年高端疫苗正式設立,便藉由自有的細胞培技術、以及陳燦堅過去的豐沛國際人脈,成功與美國國衛院(NIH)、以及WHO/荷蘭非營利醫藥研發機構UCAB合作,不僅讓高端有機會世界盃,陳燦堅也意外的成了「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