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六邊形鑽石比天然鑽石更堅硬,壓力如何阻止毛髮生長

作者 | 卡麥拉

出品 |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本文簡介了近期科學熱文: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最安全區域

天文學家搜索了整個銀河系,以確定最安全、最適宜生命存活星球,事實證明,地球人類的處境很好。但依據天文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區域是最安全的。意大利天文學家負責此項研究,他們研究了可能導致生命滅絕的強大宇宙爆炸區域,例如:超新星伽馬射線爆發,該過程會噴射高能粒子和輻射,足以撕裂DNA,殺死生命,因此他們推斷更適宜生命存活的區域將是那些沒有頻繁宇宙爆炸的星球。他們發現從銀河系中心6500光年至銀河系中心大約26000光年形成的環狀中間區域是最宜居、最安全的區域。

5億年前神秘生物是現今所有頭足動物祖先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頭足類動物的祖先可追溯至5億年前,現今頭足類動物包括:章魚烏賊墨魚鸚鵡螺等,考古學家在加拿大阿瓦隆半島發現這些物種化石,他們指出這些化石可追溯至寒武紀早期,大約5.22億年前。德國海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地球科學家安妮·希爾登·布蘭德稱,頭足類動物出現在寒武紀大爆炸期間,當時正值多細胞生物進化最初期。此前基於基因隨時間變化的分子研究表明,頭足類動物起源於寒武紀早期,但最新發現暗示這是迄今爲止已知最早的頭足類動物。最新發現的物種化石非常微小,僅有1.4釐米長,0.3釐米寬。

人類會進化出毒液嗎?

人類不可能像響尾蛇鴨嘴獸那樣成爲極具攻擊性的有毒動物,但是最新研究顯示,人類擁有產生毒液的工具,事實上,所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都有,這就是我們的口腔。研究報告合著作者、日本沖繩科技學院進化遺傳學博士生Agneesh Barua稱,人類擁有一些靈活的基因,特別是與人類唾液腺有關的基因,這將解釋爲什麼在動物王國中,毒液是如何從無毒液的祖先物種獨立進化100多次,事實上,人類現已具有口腔產生毒液的所有構建模塊關鍵是未來人類將趨於什麼方向進化發展。目前,他們正在尋找與響尾蛇毒液發生相互作用的關鍵基因,他們發現口腔毒液進化所需的基因基礎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身體上都存在,這表明人類可能進化出毒液。

人造六邊形鑽石比天然鑽石更堅硬

鑽石可能是已知最堅硬的天然物質,但最新研究有新的突破——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了一種六邊形人造鑽石,比天然鑽石更堅硬,他們以時速24100公里的速度發射一枚1角硬幣大小的石墨圓片,當它瞬間撞擊牆壁時創造出一種比天然立方體鑽石更堅硬、更堅固的六邊形鑽石。通過利用聲波激光束對鑽石分解之前進行測量,發現它比普通鑽石更加堅硬。

神秘腦炎導致野生黑熊變得溫順

目前,美國加州黑熊出現一種神秘的腦炎疾病,一旦感染之後會變成像寵物狗一樣溫順,非常友好地親近人類,雖然這聽起來很可愛,但這種反常行爲極大降低野生熊在野外生存的機會,這些熊非常小,僅有1歲左右,它們患上傳染性腦炎可能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引起,也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但是獸醫們並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小熊感染,也不知道該疾病在熊的種羣傳播速度有多快,感染症狀非常特殊,小熊出現明顯的頭部傾斜、昏睡、肌肉震顫、癲癇環圈走路、體重明顯減少,以及對人類的無所畏懼,專家指出,雖然受感染的熊以和平、友好和非攻擊性方式接近人們,但它們的行爲對人類非常危險。

太空飛行長距離游泳會使心臟收縮

最新研究表明,這兩種活動都能減輕心臟的重力壓力,這樣心臟就不必費力地向全身上下泵血,心臟是一塊肌肉,就像身體的其他肌肉一樣,如果不像以前那樣經常使用,也會收縮。研究人員分析了退役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2015-2016年國際空間站工作期間的健康數據,以及游泳運動員本諾特·勒肯特的健康數據,勒肯特於2018年橫跨太平洋,遊了2821公里。研究結果顯示,心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對重力或零重力的影響特別大,令我們驚訝的是,即使是太空飛行或者長距離游泳的極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並不能阻止心肌收縮。

壓力如何阻止毛髮生長

當人們面對巨大壓力時,有時會大量脫髮,但科學家並不清楚究竟爲什麼,目前,科學家針對老鼠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線索,壓力產生的荷爾蒙可能會使毛髮生長暫停,毛囊是長出毛髮的特殊組織,會經歷“生長”和“休息”兩個階段,在該兩個階段中,毛囊首先活躍地生長出新頭髮,然後進入休眠狀態

最稀有的類人猿物種即將滅絕

地球上最瀕危的類人猿物種,可能比之前預計的更接近滅絕狀態,現在可以在印尼蘇門答臘島Batang Toru山區找到這種類人猿,現今它們的棲息地不足19世紀晚期的3%,在這裡只剩下不到800只打巴奴裡猩猩(Tapanuli orangutan),該物種正在面臨滅絕的威脅。專家指出,如果每年有超過1%的成年類人猿被獵殺、捕獲,那麼該物種將成爲現代第一個滅絕的類人猿物種。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本站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