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汙水 各國束手無策

日本政府於當地時間24日午間將福島核污水正式排放入海。美聯社

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了12年,但是至今後遺症依然餘波盪漾;8月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後宣佈,從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

此事已經醞釀數年,日方宣稱,是因污染水已經再也存放不下,爲了冷卻熔融的核燃料,每天新增約100噸核污染水,截至8月3日,福島核電站廠區內1000多個儲水罐中的核污染水,已超過134萬立方公尺,預計到今年秋天,儲水罐將全部裝滿,該公司聲稱已沒有空地用於建設儲水罐。

按照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的計劃,經過處理和稀釋的核污染水將通過一條約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放入海,排放時間長達30年。日本堅持,這些冷卻水並無污染之虞,而且凡是擁有核電廠的亞太各國,也都將有核輻射污染的冷卻水排入太平洋。

但是核專家們卻認爲,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其實是來自於事故後注入熔融損毀堆芯的冷卻水以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種放射性核素,這與其他核電廠的冷卻水是流經密封反應器不同,前者的處理難度更大,而且目前不可知的後遺症也多,日本自行開發的多核素除污技術的效果,也受到外界質疑。

日本深知排放核污染水至大洋,勢必引發衆怒,所以找來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來背書,國際原子能總署7月發佈最後審查報告,認爲排海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但問題是,中國與韓國都不相信IAEA的公正性,中國認爲IAEA沒有核準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權力,這份報告不能說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安全的,而且由於是日本政府主動請它做評估報告。韓國民間甚至傳出,審查所需的數十億元經費都是由日本方面所提供。

今年1月,日本宣佈預計在春夏之際排放核污染水,由18個國家組成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發聲明,敦促日本推遲排海計劃,但在日本政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遊說,尤其日本承諾大幅援助的壓力下,紛紛放棄了原本的堅持。

在8月8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核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籌備委員會上,美國、英國、紐西蘭、澳洲及韓國基於IAEA的評估報告,對日方的排海計劃表示理解或接受,只有中國依然表達反對意見。

韓國政府22日就日本將從本月24日起排放福島核污染水一事表示,從日方排放計劃來看,24日起排放並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但又強調,政府並非贊成或支持日方核污排海,實際上是同意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宣佈將排放後,亞太地區人心惶惶,從水產業者擔心被迫關門,到海鹽價格飆漲,日本對於民意,分爲三部分處理,一是福島居民,尤其是賴海洋維持生計的漁民,排放污染水事實上是違反與當地漁民承諾的,八年前,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東京電力向福島漁業協會聯合會書面承諾,稱在未獲得相關各方理解的情況下,不會處置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日本擔心發生抗爭情況,圍堵排放設施,所以近一個月,政府官員密集到訪福島,從內閣大臣到首相,先後與漁業人士交流,以尋求理解,但雙方觀點始終南轅北轍,沒有交集。

二是一般日本民衆,他們對核污染水排海的看法,因爲不會影響自己,所以往往傾向「事已至此,也只好如此了」,據日本富士新聞網(FNN)和全日本新聞網(ANN)於8月19日至20日分別開展民調,兩家的民調結果類似,對排海計劃贊成意見的受訪者超過半數,反對者佔比在30%至40%之間。但就排海影響和政府職責來看,日本輿論更偏負面。共同社20日的民調顯示,88.1%的受訪者擔心排海計劃損害日本形象和潛在經濟利益,81.9%的受訪者認爲日本政府的解釋不充分。

中方態度向來是,強烈敦促日方糾正錯誤決定,撤銷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妥善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中國海關總署公告,自24日排放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爲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這比港澳地區禁止日本六地的水產品,來的嚴的多。

這其實都是在日本預估可接受的範圍,真正會讓日本痛的,是陸客赴日,可是中國日前纔剛剛覈准對日本團體旅遊,現在又能夠有甚麼有效的籌碼,真正來讓日本回心轉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