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一代護衛艦「熊野號」下水 未來將成近海作戰馬前卒

日本海上自衛隊下一代匿蹤護衛艦熊野號」19日下水。(圖/摘自海自推特)

日本海上自衛隊引進的下一代匿蹤「多功能護衛艦」(FMM)首次命名及下水儀式19日在岡山縣玉野市的三井E&S造船玉野艦船工廠舉行,新艦被命名爲「熊野」。據共同社報導,FFM的特點在於,船體更緊湊、所需人員配置少於舊型護衛艦,具備只有掃雷艇擁有的排除水雷能力,建造費也得到有效控制。該艦計劃2022年3月服役

「熊野號」是爲日本自主設計的「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30FFM)二號艦。海自因隊員招募形勢嚴峻,FFM採用2支隊伍交替搭乘的「船員輪換制」。與所有隊員同時休息的護衛艦相比,優點在於能減輕每名隊員的負擔,同時還能提高艦艇的使用效率。日本已着手到2023年度建造10艘FFM,未來將增加至22艘。海自的護衛艦總數也將從48艘增加至54艘。

共同社報導說,據海自介紹,「熊野號」全長133公尺,標準排水量3900噸,船員約90人。爲使其難以被雷達捕捉,外觀上減少了凹凸。與海自擁有的護衛艦中佔據多數的「村雨型」和「高波型」相比,其船體略小,船員人數僅爲一半左右。

長崎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以本年度內下水爲目標,正在建造另一艘FFM。兩艘護衛艦的建造費合計約1055億日圓(約臺幣289億元),與近年服役的「朝日型」護衛艦每艘逾700億日圓相比造價較低。

在19日的儀式上,防衛省事務次官島田和久宣佈了艦名。連接船臺艦首繩索被切斷後,隨着各色氣球紙帶的飄舞,船體順勢入海中。「熊野」的命名源自於流經奈良、和歌山及三重各縣的熊野川

作爲海上自衛隊下一代護衛艦,30FFM採用了匿蹤構型、匿蹤材料、一體化桅杆等諸多先進技術。30FFM吸波材料的技術來源於日本「心神戰鬥機項目。在三菱重工對新型護衛艦的宣傳片中,有新型護衛艦折射殲-20發射的雷達波,從而實現匿蹤的的動畫片段。

大陸媒體17日報導說,30FFM是一種立足近海作戰的新型艦艇,具有水雷戰能力、反潛與對海搜索攻擊能力、偵察和電子戰能力、無人系統操作能力等。它的出現表明,日本海上防衛戰略着眼點已由遠洋轉變爲遠洋和近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該型戰艦將頻頻出現在新聞鏡頭當中,成爲日本實現海上野心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