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稱「雲丹」 海中清道夫馬糞海膽成美食瀕臨滅絕

▲因爲將海里海藻石頭「揹」在身上當僞裝,外觀就像一坨「馬糞」,所以才被叫做「馬糞海膽」。(圖/東森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日才解禁的澎湖馬糞海膽,今年產量又少又小,不禁讓漁民擔心,不到兩天就會被捕撈光了!這個聽起來又臭又惡的生物,其實利潤很高,1臺斤就要價600元以上,澎湖縣政府卻明訂只有6月至9月開放捕撈,其餘時間禁捕,因爲馬糞海膽可是海里的清道夫,保護珊瑚熱帶魚的大功臣

「馬糞海膽」其實就是白棘三列海膽的俗稱,又可以叫做「亞里斯多德提燈」,分佈地區多在暖溫帶海域,在珊瑚礁區中棲息活動,主要食物來源是藻類海草。平常會把海里的海藻、石頭「揹」在身上當僞裝,讓敵人不容易發現,就是因爲這種奇怪的外表,長得很像一坨「馬糞」,所以才被叫做「馬糞海膽」。

每年6月中旬至8月是馬糞海膽的繁殖活躍期,在這期間馬糞海膽的生殖腺會特別飽滿,而具有食用價值的正是海膽生殖前的肥滿生殖腺,所以在還沒有生殖繁衍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就被捕撈上岸成爲老饕的盤中美食

▲馬糞海膽是海中清道夫,與珊瑚和熱帶魚的生存息息相關。(圖/東森新聞)

剖開馬糞海膽就可以看到五瓣黃色膏狀物,這是馬糞海膽的生殖腺,也是主要食用部位,是日本料理中的重要食材,漁民剝開外殼刮下馬糞海膽的生殖腺,放入一旁水盆浸泡後再取出裝盒,這一顆顆馬糞海膽可是價值不斐!小小1盒賣200元,換算下來1斤大約就要600元到1000元。「馬糞海膽」沙西米,可是日本知名料理,稱之爲「雲丹」。

因爲經濟價值高,馬糞海膽常被大量捕獲,過度捕撈造成現在只剩下澎湖離島纔看得到馬糞海膽,而澎湖的馬糞海膽活動力又較慢且不愛鑽沙,比較容易捕撈,因此澎湖馬糞海膽成爲濫捕對象,近年來數量銳減,讓原本早期澎湖海域隨處可見的馬糞海膽,變得數量稀少、體形變小。澎湖縣政府因此公告只有6月至9月開放捕撈,期能永續利用及保育漁業資源

除了澎湖縣政府限時禁採,環保人士也大聲呼籲不要食用馬糞海膽!因爲馬糞海膽是以海牀中的大型藻類爲生,就像是海底的清道夫,而珊瑚蟲需要自然乾淨的環境才能生存,馬糞海膽可以防止藻類生長太快,也不會覆蓋在珊瑚上破壞珊瑚的生長,又因爲珊瑚族羣愈多,熱帶魚就有愈多的棲息地,所以珊瑚和熱帶魚的生存與馬糞海膽息息相關,馬糞海膽可謂保護珊瑚與熱帶魚的大功臣!

其實馬糞海膽含有高膽固醇和高蛋白質這兩項是導致人類心臟血管疾病尿酸過高的罪魁禍首,饕客在下肚之前可要慎思一番。漁港邊堆積如山的海膽殼,暗示着海膽族羣正瀕臨滅絕邊緣,一個物種的減少或消失必然會造成大自然間的生物不平衡,而在海洋保育與經濟考量之間該如何達到平衡,也考驗着澎湖縣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