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專家分析 中企將崛起改變世界汽車出口格局三大原因

日本專家分析中企將崛起改變世界汽車出口格局三大原因。圖爲23日蘇州太倉港碼頭,一批汽車即將發往歐洲市場。(環球網)

大陸《環球時報》26日報導,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韓國位居世界第三。2022年的1至10月,中國汽車出口達到261.5萬輛,僅次於全球冠軍日本。日本綜合研究所創新與發展戰略中心高級經理程冢正史近期分析稱,中國汽車在2022年全年出口很有可能突破300萬輛。程冢正史分析中國汽車產業快速崛起原因,總結三點:一,中國政府一直鼓勵汽車製造商擴大出口。二,中國製造的汽車品質逐步提升。第三,出口至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數量增加。

《環球時報》報導,上汽集團提供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上汽海外市場累計銷售77.2萬輛,同比增長46.1%。北汽集團提供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北汽整車出口超過8.2萬輛,同比增長30%。在乘用車方面,北汽國際核心海外市場包括東南亞、中東、中美洲、南美洲國家。在商用車版塊,旗下中重卡、皮卡、新能源等產品登陸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

合資、外資品牌也交出亮眼成績單。富豪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五款國產富豪汽車,包括含純電動車型向全球出口。截止10月,特斯拉已從上海超級工廠向全球出口21萬9427輛汽車,上海超級工廠的產業鏈本土化率已經達95%以上,將「中國製造」輸送入歐洲、亞洲等十多個發達國家市場。

在分析中國汽車產業快速崛起的原因時,程冢正史總結了三點:第一,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鼓勵汽車製造商擴大出口。2017年,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畫》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使中國製造的汽車品牌在全球具有影響力。此後,政府各部門積極推出扶持政策等,幫助中國汽車製造商進軍海外。第二,中國製造的汽車品質逐步提升。第三,出口至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數量增加。由於歐洲正加速推進電動化,所以長城、吉利、蔚來,以及小鵬等中國民營汽車企業在歐洲銷量不斷增加。

韓國《國民日報》24日的報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電池,中國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四大主要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零部件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全球35%的鎳、50%的鋰、60%的鈷和90%的稀土元素是由中國進行加工。此外,7家陰極製造公司產量前3名中就有2家來自中國;全球最大的6家陽極製造商都是中國企業,佔全球產能的2/3。

程冢正史預測,未來中國汽車出口量有可能超過日本。隨着中國汽車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以及中國產品功能和性能的標準化,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很有可能以中國產品爲基準。

《環時》報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日本和韓國的汽車產業在過去30年迅速崛起,主要經驗是品質和符合消費需求的低油耗趨勢。正在崛起的中國車企將會達到怎樣的高度,主要看國際政經關係,能否進入發達國家是關鍵,尤其是進入歐美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稱,日本車企在全球化發展中使用並推廣着精益生產模式,逐漸形成了日系車的鮮明特點。韓國也學習了這種模式。同時,日韓汽車企業都是帶着零組件企業一同走向海外的。中國汽車產業全球發展的長遠方向是直接投資,在海外生產。隨着海外生產體系的建立,管理模式、供應鏈、企業文化、品牌都要實現輸出,完成體系建設。從最初市場情報蒐集、政策法規研究到對當地消費者喜好、傳統文化的調研,再到針對當地消費者需求進行創新改造,建立服務體系、二手車回收體系等,對中國企業來說還有十幾年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