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盛生物IPO:單一產品,盈利成難題

解奧 吳桐

10月31日,上海榮盛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生物”)更新披露了第二輪問詢回覆,並將於11月7日上會。

本次IPO,榮盛生物擬登陸科創板,發行不超過2550萬股,擬募資12.5億元,主要用於疫苗研發和生產線建設,保薦機構爲安信證券。

榮盛生物主要專注於水痘疫苗研發和生產,同時其還正在研究狂犬病、帶狀皰疹、流感和肺炎等多種疫苗。但截至目前,榮盛生物僅有一款已獲批上市的疫苗產品,同時其體外診斷業務的營收也正在逐步降低。

成立26年僅上市一種疫苗

2019-2021年,榮盛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4億元、1.68億元和2.62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爲-2532.78萬元、-3500.75萬元和1777.54萬元。報告期內,榮盛生物知道去年纔開始盈利。

榮盛生物成立於1995年,成立之初以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爲主,分爲免疫診斷試劑和生化診斷試劑兩大產品線。2016年,榮盛生物首款疫苗產品水痘減毒活疫苗獲批上市,而後榮盛生物的業務重心開始發生轉移。

報告期內,榮盛生物水痘減毒活疫苗實現銷售收入5226.87萬元、1.2億元和2.15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爲42.17%、71.54%和82.05%,而這也是榮盛生物唯一一款上市的疫苗。

與此同時,榮盛生物發家業務體外診斷試劑的銷售收入在不斷縮水,報告期內分別爲6909.31萬元、4707.35萬元和4654.34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6.93%、28.16%和17.80%。

到現在,榮盛生物疫苗產品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體外診斷產品,這雖然給榮盛生物帶來了營收的增長,但增長的另一面是產品線單一的弊端。

我國水痘疫苗市場內部競爭格局中,主要有長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克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所)、長春祈健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長春祈健)、科興(大連)疫苗科技有限公司(科興生物)等公司,除上述市場競爭對手外,萬泰生物也正在開展 III 期臨牀試驗。

根據智研諮詢院數據,2021年,水痘疫苗合計批簽發472批次,其中百克生物批簽發145批次,佔比30.72%;上海所批簽發104批次,佔比22.03%;祈健生物批簽發61批次,佔比12.92%;榮盛生物批簽發88批次,佔比18.64%;大連科興批簽發74批次,佔比15.68%。

與之相對的,報告期內水痘減毒活疫苗實現中檢院批簽發數量分別爲39.21萬支、111.04萬支和199.73萬支,佔國內批簽發數量的比例分別爲1.9%、4.0%和6.7%,行業市佔率相對較少。

在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榮盛生物未來可能因市場競爭加劇、下游行業需求量下降等不利因素,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研發進度落後,均爲仿製型疫苗

此次IPO,榮盛生物募資12.50億元投向“Vero 細胞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細胞人用狂犬病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肺炎疫苗研發及產業化”、“存量工業用地改擴建”和“在研產品研發”等項目。

疫苗產品研發具有研發週期長、投入資金多、研發風險高的特點,其上市前的研發工作主要包括臨牀前研究、臨牀試驗研究和上市許可申請等階段,整體研發時間一般約5-15年不等。

榮盛生物疫苗領域佈局有5個主要在研管線,均爲預防用生物製品3類(仿製型 疫苗)產品,其中有2個在研管線已處於III期臨牀階段、3個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具體到在研疫苗項目,僅狂犬病疫苗和13歲以上患者用的水痘疫苗進入了臨牀三期,其餘疫苗研發還處於最初始的臨牀前研究階段,成功後還必須通過臨牀一二三期測試和藥品註冊才能上市,是否能研究成功並上市銷售還是個未知數。

以同行疫苗研發情況來看,目前狂犬疫苗已經上市銷售的有17家,還有18項在研發中,多家已經完成了Ⅲ期臨牀。帶狀皰疹疫苗上市的有2家,分別爲默沙東和葛蘭素史克,國內在研項目5家。四價流感疫苗獲批的有6家,在研的有12家。

與之相比,榮盛生物的研發進度明顯落後,並且研發疫苗均爲仿製型,優勢並不明顯。

對此,榮盛生物在問詢函中坦言,若未來水痘疫苗市場競爭加劇或聯合疫苗、多肽疫苗等新技術得到應用,則可能導致公司未來市場份額縮減、公司現有產品被替代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及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二輪質詢持續盈利能力

在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着重質詢了榮盛生物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求發行人全面梳理“重大事項提示”,補充、完善以下內容:主要疫苗產品均爲仿製型疫苗,且部分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需要公司持續高研發;受國內免疫規劃苗的影響,水痘疫苗產品售價和毛利率下降的風險;狂犬病疫苗的產能消化風險。

二是其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競爭力,以及持續研發創新能力。

三是要求說明實控人肖毅通過朱亦楓作爲代持人間接控股的相關情況,是否存在不當利益的情形。

由於水痘疫苗的接種人羣主要爲學齡前兒童及學生,因此,最近幾年新生兒的數量下降趨勢開始形成,對於以幼兒疫苗爲核心的企業來說將會是一次較大的衝擊。從數據來看,我國新生人口數量由2018年1523萬人降至2021年1062萬人,出生率從10.86‰下降至7.52‰。

如果未來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且兩針法推廣進度未達預期、我國水痘疫苗接種率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無法有效提升、免疫規劃政策出現不利的調整,水痘疫苗市場增長的空間可能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智飛生物放棄收購

2014年1月,智飛生物與榮盛生物實控人朱紹榮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收購其持有的榮盛生物涉及疫苗產品相關業務和資產的85%股權,從而持有其正在研發及註冊的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品種疫苗。

在當時,智飛生物表示,若完成收購,公司將首次獲得病毒類疫苗產品的生產能力,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豐富。不過,公司收購事項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榮盛生物完成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的剝離工作;二是其取得國家藥監部門正式頒發的水痘疫苗新藥證書、生產文號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證書。而後纔在雙方初步認可的價格區間內,經審計評估後協商確定最終交易價格,並簽署正式的《股權轉讓協議》。

根據收購框架協議,其中終止條款約定:“若截止2015年6月30日,標的公司仍未取得水痘疫苗GMP證書,則公司有權選擇單方終止本協議並要求對方返還定金,或要求繼續執行本協議。”

直到約定日期,榮盛生物水痘疫苗仍未拿到生產文號批件和GMP證書,這兩個先決條件未被滿足,智飛生物便放棄了收購。

根據上會稿招股書,直到2016年,榮盛生物才獲得以上兩項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