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去舊金山 記得頭上戴着鮮花

舊金山有兩條出名的街,海特街很長,幾乎穿過了整個市區,九曲花街藏在一片並不起眼的街巷中,比想象中的秀氣很多,但前者乏人問津,後者往往擁塞着各路遊客。如果時間向前推50年,情況會恰恰相反。

1967年,方圓僅數公里的海特區一下涌進了十萬名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他們被稱爲嬉皮士,追求思想生活上的叛逆,有意識地疏遠主流、反對戰爭,信仰自由與愛。聚集在此的唯一原因是海特街和阿什布里街交匯區域將上演名爲“愛之夏”的流行音樂節。披頭士在這裡第一次演唱了《你所需要的就是愛》,斯科特·麥肯齊因一曲《舊金山》一唱成名,歌詞寫道“如果你要去舊金山,記得頭上戴着鮮花”,擊中了無數嬉皮士的心。

爲什麼發生在舊金山?在衆多的原因分析中有一種頗令人信服:舊金山溫暖開闊,並有着比美國東部思想更開放的移民人羣。自從垮掉一代的思想家把自己的理念帶到了這片陽光明媚灣區,那些離經叛道、似乎只能被小部分人接受的詞句立刻在年輕人中生根發芽,在流行文化的裹挾下,凱魯亞克、金斯堡這些哥倫比亞大學高材生象牙塔裡研究的玩意得以被大多數人接受,從而形成了嬉皮文化。

如今的海特-阿什布里街上還隨處可見嬉皮士打扮的人——他們很好認,身上穿着淘來的舊衣服,不論價值如何但絕對有範兒,行爲慵懶迷離,嘴裡叼着的菸捲燃燒出一股股大麻味兒。很多認同嬉皮精神的美國年輕人並不認可這種生活方式,他們聽嬉皮聽的音樂,從古着店(古着指真正有年代的而現在已經不生產的服飾,這些服飾無論使用的面料細節剪裁甚至用途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購買嬉皮款的夾克,時不時混兩根大麻煙抽,但要是真睡在海特街最西端的金門公園長椅上,和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有什麼兩樣?

社會大衆也對嬉皮士敬而遠之,其可能與上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爲舊金山帶來的治安隱患留下的負面印象有關。在海德街的郵局裡,一名熱情華人大叔爲我介紹郵寄明信片資費,臨走他不忘補充一句:路上有很多嬉皮士,繞着點走。

即便對嬉皮士歷史不甚瞭解的人,海德街光怪陸離的店鋪也值得一看。這些倖存於舊金山大地震維多利亞風格房屋充滿着異域風情,其獨門獨院、數間臥室公用客廳廚房的設計曾經特別適合樂隊成員一起居住排練,至今還有樂迷前來瞻仰。一家獨立唱片店位於海特街,店員稱存有10萬張左右的唱片和磁帶。最拉風的店面招牌是兩條從二樓伸出來的巨腿黑色漁網襪配豔紅高跟鞋。這背後一定有什麼故事,可連店員也說不清楚。淹沒於歷史長河的海特街到底還有多少未被髮掘的秘密,等待繼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