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世界博物館強國?國家文物局提出這些舉措

“十三五”期間,全國備案博物館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增幅23.4%,總量躍居全球前五位。

2020年,全國博物館舉辦2.9萬多個展覽,接待觀衆5.4億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觀衆1.3億人次。

……

近年來,“博物館熱”不斷升溫,“網紅打卡地”成爲不少博物館的新標籤。今後,博物館又將迎來怎樣的新發展?5月24日,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發佈《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我國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引發廣泛關注。2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指導意見》相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文化旅遊部公共服務司長李宏、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對其中的熱點話題進行了解讀。

優化體系佈局 差異平衡發展

發佈會上,關強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但博物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博物館體系佈局”的目標。“這是新時代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呈現出來的新特點,更是博物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關強說。

《指導意見》指出,要重點培育10-15家代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針對不同層級的博物館,將視其基礎和底蘊,推動差異平衡發展。”關強指出,重點關注市縣級博物館發展,部分重要市縣級館實現特色化發展;更加關注社區、鄉村和邊疆地區博物館發展,實現博物館公衆服務的均等化

推動博物館特色化發展也是優化博物館體系佈局的舉措之一。新時代的博物館不僅僅是文物收藏單位,更是文化傳播單位,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關強表示,將建設一批能夠反映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重點特色專題博物館,更好地發揮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未來,國家文物局還將在推動博物館集羣發展、關注非國有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的發展等方面努力,實現不同區域博物館的集羣式發展,讓文物系統的富餘資源在行業博物館得到有效利用。“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努力構建博物館發展的新格局,加快建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體系。”關強說。

提高展陳質量 凸顯人文關懷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最核心的文化產品,是博物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重要媒介。然而,當前部分展陳中仍存在觀衆需求感知不足、文物價值闡發不深、知識傳播不到位等問題。

對此,《指導意見》提到,要提高展陳質量,深入挖掘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以古鑑今、古爲今用、啓迪後人,全面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既關注重大考古發現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轉化,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挖掘文物當代價值,也要緊扣時代脈搏,關注時事熱點,凸顯現實關切和人文關懷。提倡各類題材百花齊放。”關強補充說,“鼓勵博物館公開徵集選題,推廣以需定供的菜單式展覽服務。”

要提高展陳質量,也要促進闡釋能力的綜合提升。其中包括加強人才培養,重視公衆評價,優化展覽策劃製作流程,加強配套教育活動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等,打造綜合性、品牌化的陳列展覽產品。

此外,還要推動傳播方式創新拓展。深入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大力建設博物館“雲展覽”,創新線上線下立體傳播方式;引入教育、設計、動漫、影視等領域成果,結合知識產權授權,開展跨界融合,豐富展示和服務形態。

推動“博物館+” 鼓勵社會參與

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冰激凌、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爲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爲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

《指導意見》提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展覽、教育和文創開發。實施“博物館+”戰略,促進博物館與教育、科技、旅遊、商業、傳媒、設計等跨界融合。“調動更多的力量,利用博物館資源,爲社會提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的、多樣化的文化服務。”羅靜說。

關強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創研發能力,高度重視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與生產品質,將深度研究與創意闡釋相結合,關注文創產品質量與內涵,“結合市場需求,做好供給側改革,深化市場分析與調研,開發更加貼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領生活美學的多樣化的文創產品。”

文創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人才。“以招募、競賽、交流等方式,面向創意設計從業者、工藝美術從業者、高校教師學生等人羣開展遴選和培養。”關強說。

同時,還要持續推進跨界融合創新,支持文博單位與社會各界加強行業合作,促進品牌+品牌的聯手,構建社會參與博物館文創全鏈條,激發創新創造潛力。

此外,關強表示,面向學校以及學生開展知識推廣教育,同樣也是博物館一項重要的功能。當前,博物館專題講解、流動展覽、講授課程、體驗活動等教育活動,已經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走到廣大中小學生的身邊。在此基礎上,博物館將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館校共建”,深化館校融合。

“下一步我們將在繼續支持更多博物館參與學生研學實踐活動的同時,通過制定博物館研學規範和服務標準、建立博物館教育資源地圖、推介優秀博物館研學課程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教育服務水平。”關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