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密集發力的政策面?

(原標題:如何看待近期密集發力政策面?)

自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重提“六穩”以來,近期高層的政策表態部署越發頻繁。例如,9月5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強調金融機構要一手抓服務實體經濟,一手抓風險化解;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及普遍降準和提前下達專項額度措施;8月31日,國務院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做好支持地方專項債發行的相關工作。

筆者看來,密集的逆週期調控政策部署體現了決策層多措並舉穩經濟、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決心。具體而言:

一是外部不確定性持續,提前佈局應對衝擊

近期中美磋商波折不斷,談判前景如何仍是短期內影響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從數據來看,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肯定有一些影響。今年1月份-7月份,中國對美國出口下滑7.8%,金額減少208億美元。9月1日美方已對3000億美元清單中的部分商品加徵10%的關稅。在此背景下,政策面已經在提前佈局、積極應對,例如近期國辦公佈的“消費20條”中,已經着重提及激發國內市場潛力、“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等內容

二是利率並軌加速推進,LPR改革後可能運用MLF進行“降息

利率方面關鍵在於引導實際融資成本下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8月份LPR改革不僅釋放出利率並軌的信號,還使市場產生了較爲強烈的降息預期。

事實上,去年以來央行已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着力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但當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最後一公里仍未見效。這一點在數據上表現爲相對明顯,去年以來相對市場化的利率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DR007、SHIBOR-3M等均呈現出較爲明顯的下行趨勢,而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仍整體走平、僅小幅下降,且主要依靠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票據融資利率下行帶動。

國際比較來看,當前全球降息週期已經開啓,歐美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均呈現下行趨勢,相較而言中國的水平仍然較高,引導利率下行是必然之舉。例如,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當前中國爲2.6%左右,顯著高於美國1.7%、日本、德國、法國則均爲負值,五年期的表現也大體一致。

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爲未來央行通過下調MLF利率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較確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於,新的LPR形成機制通過LPR與MLF利率掛鉤、增加報價範圍、增加長期險品種等措施,使報價行的加點行爲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場化;同時LPR本身作爲市場利率,也保持了與政策利率的聯動性,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逐步引導實際融資利率下行。

三是專項債提前下達明年額度,擴大並進一步明確使用範圍

財政政策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並擴大使用範圍”。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8月份專項債發行已完成全年額度的93%,而基建投資仍未見效,提前下達額度將一定程度上保證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根據規定計算,此次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相對可觀、最高可達1.29萬億元。在筆者看來,當前通過房地產刺激經濟已成爲歷史,在較大下行壓力之下,基建對經濟的託底作用仍然關鍵,考慮到各地額度均接近使用完畢,年內大概率將開始使用提前下達的額度。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提前下達的專項債投向基建的佔比將大幅提升,利好未來基建投資。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專項債可用作資本金的重大領域擴大至多種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而且不得用於土地儲備、房地產、置換債務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從筆者統計的數據來看,2019年1月份-8月份,新增專項債主要用於土地儲備和棚改,兩者佔比高達67%,與基建相關的其他項、收費公路和軌道交通合計佔比只有32%,意味着專項債投向基建項目的比重偏低。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重點領域,並特別指出不能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等項目,有望大幅提升提前下達的專項債用於基建的比重。

當然,這一舉措短期能否顯著提升基建投資增速,還要看提前下達額度何時投入使用,以及合格項目的數量和落地情況。鑑於今年專項債發行量遠高於去年且有前置,但基建投資依舊錶現疲軟,筆者傾向於年內基建投資將溫和回升,明年可能會受益於專項債新政出現較爲明顯的改善。

四是防範房地產風險,融資政策不斷收緊

政策加力的同時,防風險層面也並未有絲毫放鬆。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房地產調控收緊突出體現在融資政策層面。

例如,銀保監會23號文涉及諸多規範銀行和非銀(信託)地產前端融資的內容;6月底多家信託及銀行機構被監管約談或接受窗口指導;國家發改委也接連發文對房企海外發債進行規範;8月份以來央行也連續釋放房地產金融政策“嚴監管”信號;而近日上海銀保監局全面摸底轄區內地產信託、通道業務,確保三、四季度末兩項業務規模持續下降,政策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在筆者看來,短期內監管出於降溫土地市場、防範金融風險的目的,對房地產融資政策再度收緊,已經顯現出效果,而對未來房企資金端的考驗值得持續關注。長期來看,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表態信號意義明確,房地產調控正向常態化乃至長效機制邁進,未來更多考慮的是處置房地產業高槓杆風險、以防風險來保障穩增長,同時降低其投資屬性及對實體產業的擠出效應

(作者系京東數字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