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1億新市民留得住過得好

“十三五”期間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自願有序實現了市民化——

如何讓1億新市民留得住過得好

在安徽合肥市和平小學花衝分校報名點畢權航和父親畢金倉(左)在辦理報名入學相關手續(2017年7月12日攝)。合肥市瑤海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報名工作啓動後,該區教育部門在各定點學校設置“隨遷子女入學幫你辦”窗口,安排工作人員協助辦理,同時設置家長意見箱,監督入學辦理的全過程。新華社記者 張 端攝

1億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後,如何確保1億人留得住留得好?專家表示,要讓他們融入城市生產生活,爲其提供更豐富的工作選擇,形成人口聚集帶動創新升級產業優化反哺勞動力的良性循環。同時,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做好保障,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消費創業方面潛力助力經濟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戶籍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來自公安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億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自願有序實現了市民化。由此,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數量高達1億的人口進城落戶,意味着什麼?又會帶來什麼?該如何滿足新市民的新需求……這些問題,廣受關注。

人口城鎮化纔是重點

“一段時期以來,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不少地方更多把城鎮化的關注重點放在城市土地擴張和空間擴大方面。大量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雖然進入城市,但受戶籍限制,並沒有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說。

針對上述情況,近年來多項改革措施加速落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在“城鎮化水平質量穩步提升”這一發展目標中明確:“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此外,《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也都對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作出了明確部署。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放寬。各省份紛紛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普遍放開放寬了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的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東部地區普遍降低了落戶條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

“1億人落戶城鎮後,將通過轉爲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有效緩解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公共服務差距造成的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日益凸顯的問題。可以說,1億人進城落戶是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有序推進、建設質量不斷提高的標誌性指標。”陳耀說。

爲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1億人落戶城鎮目標完成,爲擴大內需提供了巨大潛力。落戶城鎮可以使更多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實現消費羣體擴大化,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釋放更大消費潛力。”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表示,1億人落戶城鎮不僅可以帶動消費,也會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住宅建設等提供投資需求,爲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助力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讓這1億人留得住、留得好。“這就需要加快城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發展服務業作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湯繼強認爲,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後生活方式會發生改變,生活水平將有所提高,但要使他們真正留得住,就要讓他們融入城市生產生活,爲他們提供更多彩、更豐富的工作選擇,形成人口聚集帶動創新升級、產業優化反哺勞動力的良性循環。

同時,專家還表示,落戶城鎮說明這1億人口在居住、工作等方面都有了基本保證,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還存在貸款買房、就業不穩定等方面壓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做好各項保障,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消費、創業等方面的潛力,從而助力經濟發展。

1億人落戶城鎮後,還必須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圍繞這一內容提出了多項措施,如補齊城市公共衛生短板、改善城市公用設施、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革建設用地計劃管理方式、改進城市治理方式等。

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各地新型城鎮化項目依然快馬加鞭。比如,在河南省今年集中力量推進實施的8011個重大項目中,新型城鎮化項目1551個,2020年計劃投資3113億元,佔比15.5%。

今年9月4日,貴州集中開工新型城鎮化項目329個,總投資1084億元。其中,共開工老舊小區改造、市政交通、城市停車場、市政管網、配送投遞、縣城智慧化改造和教育醫療、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等項目193個,總投資782億元。

“當然,進城落戶人員也需要主動融入和適應城市,積極參與各種培訓,努力提升自身適應就業的本領以及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以不斷的自我成長提高在城市生活的質量。”陳耀說。

更好滿足多元化需求

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60.6%,這也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標誌性數據。當前,農村人口進城仍是大趨勢,相關研究表明,未來5年至10年城鎮化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專家表示,近年來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一直是各地努力的方向。但目前來看,這種差距仍將存在。因爲以前大多是由於戶籍遷移政策沒有完全放開導致差距出現,現在這一原因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遷移人口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不少農業轉移人口因爲考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雖然到城市工作生活,但仍選擇保留農村戶籍。與此同時,受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提升、鄉村振興加速發展等因素影響,返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有不少人打算從城市遷到農村落戶。

“當前,應結合不少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意願不強、部分城鎮戶籍人口甚至選擇落戶農村等新情況,更加客觀地看待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及其與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不一味地追求數字,而是應堅持以人爲本,更好滿足遷移人口實際需求,圍繞這些需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做好服務保障。”湯繼強說。

探索城鄉雙向戶口遷移政策,已成爲各地新的發力方向。以山東爲例,今年6月份,山東省印發的《2020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探索完善‘宜城則城、宜鄉則鄉’的城鄉雙向戶口遷移政策,返鄉就業創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鎮各類人才可在原籍農村或就業創業地落戶。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進城落戶農村人口回農村經常居住的,可自願將戶口遷回原籍。”這樣的探索,爲滿足遷移人口的多元化需求,做出了積極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