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將俞大維鎮守臺灣-1949赴美治病兼爭取支援(一)

蔣中正在1949年7月1日在臺灣草山成立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是中國國民黨總裁的幕僚機構,下設一個設計委員會和9個小組。設計委員會協助總裁決策。

該會每個禮拜舉行會議一次,必要時舉行臨時會議,由總裁主席,或指定委員一人代表主席,設計委員有王世傑俞大維張道藩俞鴻鈞吳國楨胡健中、餘井塘雷震端木愷、任卓宣葉公超徐柏園羅時實等,並就其專長分組。該會自成立至民國39年3月18日結束爲止,共開會97次,討論的主題包括了制定適合現階段迫切需要之各項具體方案、鞏固臺灣方案、政府遷臺後中央政制問題及簡化中央政府機構辦法、建議緊縮預算案及組織軍用物資調查小組案、李代總統在港與總裁復位問題、留港物資外匯問題、留港工商界人士及本黨中委之動態與處理問題。

赴美治病另有任務

俞大維不是國民黨員,但被指定爲設計委員會成員之一,反映了他在最高當局心目中的地位。7月1日那天俞大維自臺北香港,他的母親在港病危,並於7月16日逝世,俞大維留港顯然是料理老夫人的後事(後來俞老太卜葬於香港薄扶林華人基督教永遠墳場)。喪事後的幾個月中,俞大維來往於港臺之間,相信是要在港處理家事和出席總裁辦公室設計委員會的會議。曹聖芬說:「俞大維先生那時病很重,但每次都抱病出席。」這個設計委員會在當時的情況下,有相當的重要性和作用,「這些聰明才智之士,把他們寶貴的頭腦貢獻給總裁,解決了許多理論和實際的問題。」

陳誠這方面當然也不會「放過」俞大維,11月2日發表他爲東南長官公署政委會副主任,雖然他早知道俞大維的健康不好。這時俞大維身體抱恙,在10月時已得到蔣中正的批准,前赴美國就醫。陳誠《石叟手稿》記載,1949年10月20日陳誠發電到重慶給外交部長葉公超,簽發護照給俞大維和譚伯羽,說蔣中正准許兩人出國治病,並允許攜眷同行。

12月13日,俞大維自臺北飛香港,後即轉赴美國。俞大維在美國治病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此行不僅是治病,似乎還有任務和目的。1950年1月底,在華盛頓中華民國大使館武官皮宗敢向駐美大使顧維鈞報告,說前交通部長俞大維已經到達美國西岸,《顧維鈞回憶錄》說:「俞打算來看我,然後再進醫院動手術。我請他轉告俞最好先去治病,主要原因是因爲馬歇爾將軍在近兩個星期內不一定有空接見他。(俞是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也是馬歇爾的好朋友,此次來美很可能是受命設法找馬歇爾研究問題。我知道馬歇爾大概沒有時間接見他。)」

1月5日美國已發報拒絕向臺灣提供任何形式的軍事援助,也許俞的到來與爭取援助有關。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3月15日陳誠就任行政院長,任俞大維爲國防部長。身在美國的俞大維自然無法履任,也似乎無意接受,結果國防部長的工作由次長袁守謙代行。整個1950年,俞大維在美國的行止官方沒有留下什麼紀錄。6月15日陳誠簽呈總統,密陳外交形勢並請以俞大維使美:

「俞大維自發表國防部長後,迄今未允就,虛懸日久,亦非所宜,擬請准予調任駐美大使……該員對美國朝野最近對我(政府)之心情,瞭解最深,必能周旋折衝,不負鈞座與國人之期望。」

陳誠並建議國防部長遺缺可由薛嶽郭寄嶠林蔚三人中擇一,結果總統選擇了郭寄嶠。於是郭寄嶠由參謀部參謀總長調任國防部長,他在回憶錄中,談及就任和卸任國防部長一職時完全沒有提及俞大維,但是他談到了當時國防部長的職權問題,可以映照出日後俞大維在國防部長這崗位上的表現:「在我國憲法規定,總統爲全國軍事上最高統帥,因此國防部內聯合參謀的參謀部,形成直隸最高統帥名之曰『統帥系統』,凡屬軍令事宜,概由參謀總長直接秉承最高統帥令,可以逕自頒行各軍種總部。國防部長或難事先與聞關於軍政業務,因爲國防部本部,組織人員少,故部長能管能做的事亦微。」

在美休息一年有餘

郭寄嶠所說其中一點是:相比起參謀部總長,國防部長做不了多少事,確是事實。但是日後俞大維擔任國防部長時,情形便很不同了。

1951年2月20日蔣介石下令:一、行政院政務委員、國防部長俞大維呈請辭職,准予辭職;二、特任郭寄嶠爲國防部長兼行政院政務委員(同年3月出任)。俞大維在美國「休息」了一年多,1951年2月下旬,俞大維到華盛頓,顧氏剛好不在那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