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嶽追尋內心依歸

阮慶嶽參展作品山徑躊躇--我的小說拯救計劃行動演出 。(張鎧乙攝)

阮慶嶽發表新書《山徑躊躇》,藉小說追尋生命缺憾謎題 。(張鎧乙攝)

人爲什麼要讀小說?睽違兩年出版新小說《山徑躊躇》(聯合文學出版)的作家阮慶嶽,在北美館展開他的「小說拯救計劃」,除了用課桌椅、錄像和小說文字創作作品,他親自參與行動演出,反覆朗讀,藉由文字直指內心,探問小說存在的意義。在書中,他則讓原本臺北生活衣食無虞卻突然喪夫的女主角,帶着自閉症兒子前往臺東,追尋生命的缺憾與謎題,在山徑躊躇之間,尋找依歸與答案

剝除日常 淬鍊出文學

小說叩問內心,也探索正常與不正常的交界。阮慶嶽表示,主角雖然是中年女性表面上離他很遠,沒有什麼關係,「但形而上的思考是接近的,這就是我近年內在的狀態。」

走在北美館展間,阮慶嶽手拿大聲公號召着「小說拯救」,然後一件件脫掉身上外衣,只穿着貼身衣物,在一顆歷經高溫淬鍊的玻璃結晶前,一頁頁將小說撕下,再將一張張鞠躬遞給觀衆,彷彿是要剝除日常,更靠近真正的自己,才能淬鍊出文學,託付給讀者,「小說已死。唯一能活下來的方式,就是有人願意閱讀。」

但對阮慶嶽而言,小說與文學,更是追尋內心依歸的路徑,在躊躇之間,他彷彿也隨着小說踏上山徑,「我愈來愈覺得『自我完成』比外在的、必須去贏得的事物更重要。這對寫小說也有影響,小說究竟要顧慮這個世界,還是完成自我?我逐漸認爲,我不可能贏得世界,但一定要顧全我自己的內在,也因此更加感恩,我還能夠寫小說。」

小說中,主角始終無法安定,人生更是接連遭逢變動,她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她知道有些事不太對,不斷調整自我,挑戰不可知,藉由生命中相遇的男性角色,追尋自我內心的花園,「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路徑,過去開過建築事務所,也做過很多事,但現在也漸漸覺得,最終極就是要找到自己內心的花園。」

因爲脆弱 更靠近真實

阮慶嶽向內追尋的根源,與童年經驗有關,「我從小身體就不好,一直生病。我家六個小孩,其他人都是參加健康寶寶比賽能拿冠軍的那種,中間卻夾了一直生病的我。」從小體弱多病所有人在外面玩耍、在吃飯,只有他一個人在黑暗的房內,隔着距離,靠着聽覺感受世界運轉,「這種距離感,與世界的關係,讓我印象深刻,也跟寫小說的距離很像。」

小說主角的先生因憂鬱症自殺,卻因此爲她指引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陪伴着她走過的,則是自閉症的兒子。阮慶嶽表示,「我覺得做一個健康的正常人,反而是很不健康的。現在回想,小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不在『正常』的範圍內,但現在卻覺得不是如此。反而是生着病的人,看待世界的視角,才能帶給我們啓發。因爲生病、脆弱和缺憾,反而更靠近真實,只是不曉得,那個真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