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年今多2/29一天 4年一閏逢100倍數不算數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西元2012年是閏年,每4年才僅有2月29日這麼一天,有時甚至8年才一次,據統計全球有500萬人在今天過生日,就70億人口而言算是佔少數;閏年是爲了彌補人爲規定紀年地球公轉產生差異,因此4年一閏,但又怕補過頭了,逢400的倍數閏年,若逢100、4000的倍數不閏,例如2000千禧年是閏年,2100年就不是閏年。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介紹,年的制訂是利用太陽運動而來,一回歸年是指太陽在天上運行,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的間隔時間,稱爲一個「迴歸年」(tropical year),實際長度爲365.24219天,這是真正的一年長度。

國曆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爲365天,稱爲一「歷年」(calendar year),迴歸年會比歷年多出0.24219天(相當於5.8小時),如此一來,累積4年後爲0.96876天,幾近一天,爲修正之,故國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4年會多2月29日一天。

歷年比迴歸年的時間總是少了一點點

天文館指出,累積4年後多的0.96876天,與真正的一日尚差0.03124天,如果不間斷地按4年一閏的方式修正,百年後將累積成365×100+25=36525日,又比真正的一世紀日數365.24219×100=36524.219多了一點點。

因此,曆法學家便重新規定西元年份閏年的規則爲:1.逢4的倍數閏,例如:西元1996、2012、2016年等,爲4的倍數,故爲閏年。2.逢100的倍數不閏,例如:西元1800、1900、2100年,爲100的倍數,當年不閏年。3.逢400的倍數閏,例如:西元1600、2000、2400年,爲400的倍數,有閏年。4.逢4000的倍數不閏,例如:西元4000、8000年,不閏年。

好奇怪,國曆生日與農曆生日每19年會同一天

此外,有許多人會對於自己國曆生日(報戶口日期正確)與農曆生日在19歲、38歲、57歲…等19的倍數同一天感到好奇。2010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大過年,恰好碰上2月14日西洋情人節,上一次發生是在57年前的1953年,下一次再要發生可得等到38年之後的2048年。

陽曆19年中,可能會經過4次或5次國曆閏年,所以共會經歷365×19+4=6939天或365×19+5=6940天;而19年中共經歷12×19+7=235個農曆月或朔望月,相當於235×29.530589=6939.75915天。由於差了這小小的0.75915天或0.24085天,便會造成陰曆日期與陽曆日期不見得會每隔19年就必定重合,只會落在前後1天之內;但若會重合,則其年份的間隔必定是19年的倍數。

至於今年的農曆除了正常12個月,在4月之後又多了一「閏四月」,剛好與西元閏年相呼應。天文館介紹,農曆中,月的制訂是從月亮的運動而來,規定一個月的開始是月亮位在朔的位置時(月在日地之間的時刻),從朔到下一次朔的時間稱爲一個「朔望月」,平均爲29.530589天。

一年中通常有12個朔望月,但12個朔望月只有29.530589*12=354.367068天,比迴歸年365.2422天少,因此每隔幾年便會有第13個朔望月,即所謂的「閏月」出現,以修正每年與迴歸年相差的天數

今年農曆閏四月,大家中氣」要夠哦!

一般而言,平均每19年中會有7次閏月,閏月通常都是在該月無「中氣」的時候。這種置閏的方式與西方的「默冬章(Metonic cycle,或稱爲太陰周)」類似。

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所以有一年四季之分,中國先民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行,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爲十二等分,稱爲中氣;再將二箇中氣等分稱爲節氣,這種制訂方式稱爲「平氣法」。此爲二十四節氣的來源。

二十四節氣的「中氣」,包括:

大寒(黃經300度,1/19-21)、雨水(黃經330度,2/18-20)、春分(黃經0度,3/20-22)、穀雨(黃經30度,4/19-21)、小滿(黃經60度,5/20-22)、夏至(黃經90度,6/20-22)、大暑(黃經120度,7/22-24)、處暑(黃經150度,8/22-24)、秋分(180度,9/22-24)、霜降(黃經210度,10/23-24)、小雪(黃經240度,11/21)、冬至(黃經270度,12/21-2)。

今年農曆閏四月介於兩個「中氣」小滿至夏至之間,從國曆5月21日至6月18日共29天,中間還有一個節氣「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