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菲宣佈與OpenAI合作,能否改變新藥開發格局?

5月21日,賽諾菲宣佈,同Formation Bio和OpenAI達成協議,將合作構建AI驅動軟件以加速藥物開發。賽諾菲表示,與OpenAI的合作將使其能夠訪問專有數據,爲其生物製藥模型開發人工智能模型。

對於新宣佈的合作,這家法國製藥巨頭表示,賽諾菲、Formation Bio和OpenAI三方將共同彙集數據、軟件和調整模型,在整個藥物開發生命週期中開發定製的、專用的解決方案,這是製藥和生命科學行業內的首次此類合作,賽諾菲將利用合作伙伴關係提供專有數據來開發人工智能模型,從而成爲第一家大規模由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物製藥公司。

這也是賽諾菲在AI領域的最新佈局。和從前的合作伙伴相比,作爲生成式AI浪潮的推手——OpenAI與臨牀試驗技術研發商Formation Bio的同時參與也使得賽諾菲的“All in AI”戰略成功“出圈”。

同時,和從前的“找到那個分子”相比,賽諾菲此番合作意圖嘗試的事情顯然更多。不過,能否成功還有待於時間的驗證。

從合作伙伴方面來看,OpenAI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ChatGPT就由它出品。在上線五天內,ChatGP用戶規模就達到了100萬。隨後,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全球幾乎所有科技大廠都加入了AI競賽。時至今日,生成式AI依舊是科技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Formation Bio也是一家與OpenAI有所關聯的企業,同時它是一家臨牀試驗初創公司。2023年12月,它更名爲現在的Formation Bio。在2021年9月的1.5億美元C輪融資中,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以個人名義領投該企業。同一時期,它的投資人還包括紅杉資本等,這也使得這家公司小有名氣。

不過,Formation Bio成立於2016年,業務模式是基於數字化方式尋找患者,並使用遠程醫療、居家測試等方式開展研究和數據收集工作,相當於一家數字化的CRO(旨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商)。過去,Formation Bio的名字叫做“TrialSpark”。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爲了加速藥物和疫苗的開發,也爲了節約臨牀試驗成本,TrialSpark就在山姆·奧特曼的牽線下,與研究新冠病毒藥物的公司開展過合作。

目前來看,賽諾菲、Formation Bio、OpenAI三方能一起走到何方暫時無法預測。但在近些年,賽諾菲已在AI助力藥物開發的路途上不止一次表明了自己要持續參與的決心。2023年6月,賽諾菲宣佈“All in AI”,標誌公司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

在更早,賽諾菲就有加碼AI的舉動。例如,2022年1月初,賽諾菲和Exscientia宣佈,雙方將合作開發多達15種涉及腫瘤學和免疫學的新型小分子候選藥物,合作的預付款爲1億美元現金,若是後續全部里程碑皆實現,Exscientia的總收益會是52億美元。

也是在這次合作之中,由於牽涉了15款候選藥物,AI在藥物開發領域的作用被認爲已經獲得了頭部藥企的認可。AI製藥也由此在國內引發了新一輪關注。不過,自2016年起,賽諾菲就與Exscientia開始合作。在2019年,賽諾菲授權Exscientia開發了新型雙特異性小分子候選藥物,能夠靶向作用於炎症和免疫相關的兩個不同靶點。

另外,在去年12月,賽諾菲還與法國初創公司Aqemia達成了多年期合作協議。Aqemia將利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深度物理算法及平臺設計新型藥物分子,賽諾菲將向Aqemia支付1.4億美元,但具體開發計劃及疾病領域細節並未透露。

這也不是賽諾菲與Aqemia的首次合作。在2020年,賽諾菲就決定將Aqemia的技術應用於腫瘤相關多個項目的新分子設計和發現。隨後在2022年,Aqemia就宣佈延長與賽諾菲在AI和量子物理驅動的腫瘤藥物發現方面的合作。

拋開賽諾菲對AI和數字化的偏好,從發展趨勢上來看,製藥行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專利權失效問題,它將導致大量的藥物正在或者已經成爲非專利藥,而在競爭對手的仿製與隨之而來的價格戰之後,企業收益必然下滑。遇到這一挑戰的公司也包括賽諾菲。

穆迪曾在2022年6月出具過一份報告稱,包括百時美施貴寶、輝瑞和默沙東在內的頭部藥企將在十年後面臨着較大的專利懸崖風險。具體而言,百時美施貴寶之所以面臨較大挑戰,是因爲該公司旗下的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來那度胺(Revlimid)、癌症單抗納武利尤單抗(O藥,Opdivo)和血液稀釋劑阿哌沙班(Eliquis)將會喪失專利保護,其大部分市場份額遭受侵蝕將在2026年至2029年期間達到頂峰。

同時,由於更容易被仿製,輝瑞的傳統口服產品在專利到期後更容易被快速侵蝕,哌柏西利(Ibrance)、氯苯唑酸葡甲胺/氯苯唑酸(Vyndaqel/Vyndamax)、託法替布(Xeljanz)和恩扎盧胺(Xtandi)都屬於這一類,此外還包括輝瑞與百時美施貴寶合作的阿哌沙班(Eliquis)。排除新冠產品,這些藥物在2021年佔輝瑞收入的40%。

而對於默沙東而言,作爲一種難以仿製的生物製品,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K藥,Keytruda)預計不會受到劇烈影響,但該公司也將失去對奧拉帕利(Lynparrza)和侖伐替尼(Lenvima)等口服藥物的專利保護。也因此,藥企實際都有通過各類方式來儲備未來管線的需求。這些方式同時包括收購、與AI公司合作等等。

在和AI公司的合作中,早期,大藥企更傾向於從AI製藥公司獲得較爲成形的產品,這種方式類似於當前英矽智能的部分業務。例如,2019年4月,葛蘭素史克從Exscientia獲得了一種通過人工智能發現的候選藥物,它是一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潛在藥物。而在2021年8月,百時美施貴寶也宣佈應用一款Exscientia公司開發的免疫調節候選藥物。目前,藥企與AI公司的合作也在逐漸深入。

2023年6月,晶泰科技首席科學家張佩宇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AI最主要集中應用於化藥及生物藥的發現和臨牀前開發階段。在引入AI之前,人工篩選化合物效率低下、進展緩慢,且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引入AI之後,AI可以“左右互搏”,即一邊推測設計出百萬量級的、可能成藥的化合物,一邊建立模型篩選分子,從而綜合評估它們的成藥性、活性、選擇性等,也就能增強成功概率。

此外,生成式AI也是目前的投資熱點,它也吸引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開展投資。例如,九安醫療。這家公司在2023年報中表示,公司參與了對國產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初創公司月之暗面相關主體的投資,投資額等值於3000萬美元,這一舉措進一步表明了公司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深度參與和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