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聯合發文,2030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達四成,新能源汽車獲政策強力支持,中報預增名單出爐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爲《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於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方案》中強調,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受此消息影響,8月1日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上漲,概念股平均上漲2.74%,江淮汽車漲停,長安汽車、華友鈷業、星源材質漲幅超過8%。其中整車板塊全面飄紅,還有中通客車、長城汽車等漲幅在4%以上。
近期,多項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陸續出臺。7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擴需求舉措,推動有效投資和增加消費。其中對汽車領域,會議指出,除個別地區外,限購地區要增加汽車指標數量、放寬購車資格限制;打通二手車流通堵點;延續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徵政策於2014年開始執行,最初計劃於2017年底到期,隨後延期到2020年末,此後繼續延期,本次會議舉措也意味着2023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再度延續,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支持力度不減。
興業證券研報認爲,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了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是保障汽車產業平穩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落地不僅會是刺激下游消費需求的強有力手段,亦是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潤滑劑。
上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延續高增長態勢,產銷累計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1.6%。其中六月產銷分別完成59萬輛和59.6萬輛,同比均增長1.3倍,創歷史新高。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新能源汽車股中32股已發佈2022年度上半年業績預告,以淨利潤預計增幅中值來看,21股預計中報淨利潤預增,天齊鋰業、雅化集團、贛鋒鋰業預計增幅居前,增幅均超過400%。
天齊鋰業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96億元至116億元,同比增長11089.14%至13420.21%,主要原因系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回暖等多個積極因素的影響,本報告期公司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較上年同期均明顯增長。
多隻新能源汽車股獲得公募基金重倉,根據已披露的基金中報數據,15只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獲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超過10%,華友鈷業、億緯鋰能、法拉電子居前,分別爲24.74%、20.76%、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