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狂「抽」左臉 6旬翁連5年痛到「張不開眼」

三叉神經狂「抽」左臉,6旬翁連5年痛到「張不開眼」。(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60歲的葉先生三叉神經痛所苦,五年來左臉、眼眶反覆疼痛,雖然服藥控制,症狀仍逐漸惡化。今年三月時痛得受不了,眼睛張不開也難以入睡,到臺北慈濟醫院住院治療神經外科醫師李定洲爲他進行「顯微神經血管減壓手術」,將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隔開後,終於不再疼痛。

李定洲指出,三叉神經從腦幹延伸出來,每個人有兩條三叉神經,左右側各一條,再分爲眼、上齶、下齶三大分支,主要功能支配臉部感覺肌肉動作。三叉神經痛的發生率約爲每10萬人中有4~5人,女多於男,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大多是因爲年紀增長,腦幹附近的血管變形壓迫三叉神經,少數則是三叉神經瘤或病毒感染後在三叉神經形成疤痕所引起的疼痛。

▲血管壓迫三叉神經。(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典型症狀是在神經分佈的區域,如眼眶、耳周牙齒周圍和臉部引起疼痛,通常發生在單側患者可能在說話、吞嚥、咀嚼、刷牙、洗臉、觸摸甚至吹到風都會痛,嚴重時會針刺刀割電擊的感覺,每次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然後突然停止,如此反覆發作,令患者痛苦不堪。若像葉先生一樣痛到「張不開眼」,就算非常嚴重。

李定洲說,許多患者的疼痛點發生在牙齒附近,很容易誤以爲是牙痛,拔了數顆牙仍然不見改善,才被轉診到神經科治療。他表示,三叉神經痛是陣發性的,伴隨臉皮疼痛;牙痛則是持續性的,不會伴隨臉皮疼痛。診斷時可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否血管壓迫到三叉神經造成疼痛。

▲顯微神經血管減壓術,將三叉神經與血管隔開。(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三叉神經痛可先以藥物治療,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神經阻斷法和顯微神經血管減壓手術。其中,「顯微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是從耳後進去,隔開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治療效果達80%,不易再復發。而不適合開刀的患者也可考慮接受迦馬刀電腦刀,治療方式多種,因患者狀況而異,建議與醫師討論後再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