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齊下巧解煩“薪”事
勞動爭議連着民心,事關民生。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法院堅持平衡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促進用人單位健康有序發展並重的原則,成立專業審判團隊,集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同時,堅持防範爲先,建立“法院+”聯動機制,想方設法將矛盾化解於訴前。今年上半年,全院勞動爭議受理同比下降34.75%,訴源治理初顯成效。
“防”爲先,樹規範
小李是廈門市一家配送公司的送餐員。2020年7月,小李在送餐途中摔倒受傷,導致右髖腫痛、活動受限,住院治療了11天。事故發生後,其所在配送站負責人,以申報保險爲由,讓小李和公司補簽了一份勞務協議。事後小李覺得不對勁,他覺得自己每天按照公司要求打卡,每月還有工資條,雙方應該是勞動關係而不是勞務關係,而是否爲勞動關係對他來說影響重大,因爲申請工傷認定、獲得工傷賠償等都必須基於勞動關係,小李遂將公司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後認爲,雙方簽訂的勞務協議是在事故發生後補籤,不能就此證明雙方是勞務關係。小李的工作內容屬於配送公司的業務組成部分,工資條體現的信息證明雙方不是單純地以送餐單進行勞務結算,可以認定配送公司對小李進行勞動管理並支付勞動報酬,雙方存在勞動關係。該案後經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了用人單位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發現,該公司對外賣騎手的管理存在未辦理入職手續、未簽訂合同、未明確用工的性質、缺乏規章制度、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遂向該公司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加強對外賣騎手的分類管理、安全管理與保障等,並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收到了該公司及時函覆。
2021年以來,湖裡區法院就勞動爭議突出的共性問題,向相關單位發出司法建議4份,發放普法口袋書800餘冊,並於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當日發佈勞動爭議正反清單,以正反案例解析9大熱點用工問題,引導行業規範。
“聯”合力,促解紛
伴隨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帶貨主播等新業態勞動者,這部分人羣就業形式靈活多樣,僱主關係、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等均不固定。近年來,法院審理涉快遞、網約車、直播等行業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迅速增加。
鑑於此,今年7月5日下午,湖裡區法院與區勞動人事仲裁院召開座談會,雙方就新業態勞動關係的認定進行討論,分享交流相關經驗,爲今後妥善處理該類爭議,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奠定基礎。
類似這樣的聯席會議在湖裡區法院已成常態。近年來,該院不斷完善“法院+”聯動機制,召開法院、勞動仲裁院和工會聯席會議5場,理順法律諮詢、委派委託、裁審銜接等機制,就裁、審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建立信息共享、人員互訪、大要案通報等制度,統一執法意見和裁判尺度,穩定勞資雙方預期,達到了對同一專業問題採取同一裁審態度,以高度的裁審一致性引導轄區內當事人理性選擇仲裁或訴訟,儘可能將糾紛化解在訴訟前端。今年1至6月,訴源收案同比下降34.75%。
“審”指引,護權益
2021年6月底,湖裡區法院開庭審理了王某等人訴王某林、王某強、順某公司、百某公司勞務合同系列案件7件,涉案金額20餘萬元,事關多名農民工的血汗錢,承辦法官不敢耽誤,迅速推進案件進程。
原來,2017年,百某公司承包訟爭工程後層層轉包、分包,使得訟爭工程雖於2018年7月已竣工驗收,但王某等人20餘萬元的勞務報酬卻遲遲未結清。承包公司和包工頭互相推諉,王某等人一籌莫展,只得將相關人員、公司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後認爲,被告王某強沒有相關資質,順某公司卻將訟爭工程分包給了他,涉案工程被違規層層分包。以此爲突破口,承辦法官向被告順某公司釋法析理,再三強調違法分包的連帶責任及後續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等等。最終,順某公司同意墊付相應勞務報酬,並於2021年7月27日分別與王某等人簽訂了調解協議,並於當月底全部付清。
本案從開庭到審結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僅縮短了案件審理週期,更加快了履行期限,讓農民工們能夠儘早拿回被拖欠的工資,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不僅僅是解決一個糾紛,更是事關人民羣衆“錢袋子”的民生問題。一直以來,湖裡區法院對於勞動爭議案件,尤其是追索勞動報酬類糾紛,開闢綠色通道,快立、快調、快審,始終堅持調解優先,審理週期縮短14%。此外,制定勞動爭議審理指南,以“類案專人審、簡案要素審、系列案示範審”模式加速權益保護,以有力度有溫度的辦案方式充分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記者 安海濤 通訊員 林 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