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Note 7 紐約亮相!8 月 19 日上市

記者洪聖壹臺北報導

三星電子稍早在美國紐約舉辦全球新機發表會,並同步在倫敦、里約舉辦新機直播活動,主持這次發表會也是三星電子IT暨移動通信事業部新任總裁高東真(D.J Koh)所主持的首次旗艦新機全球發表會,預告 Samsung Galaxy Note 7 將於 8 月 19 日上市,即日起開放預購。

在全球,三星以22.8%的市佔率,持續位居世界第一的智慧手機供應商。在臺灣,Galaxy Note系列1-5代累計近230萬用戶,在大熒幕市場中,三星2015年至2016年六月持續保持臺灣5、6吋以上大熒幕智慧型手機銷量冠軍。此外,2016年Q1-Q2三星爲臺灣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量銷售額冠軍,從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銷售量成長近五成。大尺寸熒幕手機是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最快的區塊

三星電子旗下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直接跳過 Note 5,正式命名爲 Samsung Galaxy Note 7,之所以會直接命名爲 Galaxy Note 7,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技術層面上,Note7相較於 Note 5 跨兩個世代大躍進,包括防水防塵、快速充電功能虹膜辨識、edge UX、micro SD等新功能;二是爲了讓消費者可以容易記憶,目標族羣爲專爲追求無縫數位體驗設計工藝,以及具備更高層級安全保護功能的用戶。

Samsung Galaxy Note 7大小爲153.5X73.9X7.9mm,重約169克,1.1mm 極窄邊框,搭載三星Exynous 8890 八核心處理器(2.3GHz+1.6GHz),4GB LPDDR4的RAM,64GB 的ROM(UFS 2.0),而且支援 microSD 卡擴充,最多可以額外擴充 256GB儲存空間,購機就送 15GB Samsung Cloud,採用全新 Refinded UX,出貨仍搭載 Android 6.0 棉花糖作業系統

Samsung Galaxy Note 7配備5.7吋QHD解析度的 Super AMOLED+ 雙曲面熒幕,採用航太級鋁合金AL7000 系列一體成型金屬機身,手機正面跟背面都配備最新第五代大猩猩康寧玻璃。

在拍攝效能方面,Samsung Galaxy Note 7跟 Galaxy S7 edge 完全一樣,前後鏡頭光圈都是 F1.7,主鏡頭 1200 萬畫素,內建 DualPixel 自動相位對焦技術的感光元件,前鏡頭 500萬畫素。手機電池容量 3500mAh,支援 WPC、PMA 無線充電,內建 NFC、MST,支援 Samsung Pay。

Samsung Galaxy Note 7最大亮點,就是首度加入了虹膜辨識功能,提升手機的安全性,僅能配對一組,而且因爲三星採用獨立虹膜設計搭配紅外線掃描,讓每個用戶都可以用自己獨一無二的眼睛進行手機解鎖、安全資料夾、網站登入,因此可以搭配指紋辨識功能進行多重安全辨識應用,像是用指紋辨識爲手機解鎖,然後用虹膜辨識開啓指定資料夾。

Samsung Galaxy Note 7 支援單手操控,當使用者開啓相機之後,上下翻可以切換前後鏡頭,在主熒幕左滑可以進入模式右翻可以打開濾鏡

Samsung Galaxy Note 7是全球第一支真正支援 HDR 影片播放的手機,可以在手機內處理 HEVC+mDNle 強化解碼效果,搭配 sAMOLED 2K,可以完美呈現高對比差的影像內容。

Samsung Galaxy Note 7 的 S Pen 跟 Note 5 一樣都採用 4096 階感壓設計,雖然是一樣的按壓筆頭設計,但是筆頭往下壓之後多了「橡皮擦」功能,而且筆尖縮小至 0.7mm,迴應速度 50ms,提供更精準手寫體驗。

Samsung Galaxy Note 7 支援 IP68防塵防水功能,支援 4G+3G 雙卡雙待,並將內建指紋辨識、在相機主鏡頭旁邊加入了心跳偵測功能,並且透過趨近感應器跟RGB光源感應器,可以進一步讓手機自動感應環境光源與人臉距離,來調整熒幕亮度

新一代Gear VR外觀藍黑色,重 259 克,視野擴展到110°,鏡頭尺寸增大到 42mm,透過轉接頭,可以同時支援 USB-C、Micro USB 2.0 。

Samsung Galaxy Note 7 新增 LED 皮革翻頁皮套感應式皮套,並且支援2倍增距鏡頭跟廣角鏡頭(110度),還有全透視感應皮套、全透明跟滿版熒幕保護貼,其他像是無線閃充充電座,10,200mAh、5,100mAh 行動電源都跟 Galaxy S7 系列相同。

上市情報方面,三星預計推出珊瑚藍、流光金、極地銀、擎天黑四款,美國地區則是即日起開放預購,8 月 19 日上市,傳聞臺灣售價爲新臺幣 26,900 元,8 月 5 日開放預購,上市時間跟全球首波同步,詳細臺灣正確上市情報,《ETtoday東森新聞雲》將進行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