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人蔘」肉蓯蓉 烏魯木齊切斷盜挖鏈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有「沙漠人蔘」、「活黃金」之稱的名貴中藥材蓯蓉,每年4月至5月是「露頭」季節,也是盜挖的旺季。在新疆烏魯木齊,隨着有關單位加大執法力度,以及非法收購管道減少,盜挖的現象已經慢慢減少。

肉蓯蓉別名「大芸」、「寸芸」、「查幹告亞」(蒙語),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它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素有「沙漠人蔘」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

本草拾遺》中曾經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但肉蓯蓉數量稀少,百姓將它稱爲「活黃金」,民間流傳着「寧要蓯蓉一筐,不要金玉滿牀」的諺語

▲2008年9月7日,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的肉蓯蓉。(圖/東方IC)★ 聲明:圖片由東方IC供本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新疆烏魯木齊周邊有1200萬畝草場,9成爲荒漠草原,其中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保護植物以肉蓯蓉最多,分佈在達阪城區、米東區烏魯木齊縣等地。每年4月底至5月初,是肉蓯蓉「露頭」的季節,也是盜挖的旺季。

《新疆新聞在線》記者2日隨着市草原監理執法人員深入草原一小時,只發現了兩個盜挖肉蓯蓉者。草原執法防火科科長趙慶指出,前幾天剛下過雨,肉蓯蓉開始把表皮土頂破,是盜挖者盜挖的最佳時機,往年一次執法至少能發現10多個盜挖的人,最多時有30多個。

一名騎機車王姓男子稱,盜挖肉蓯蓉是爲了燉肉吃,「每年都挖一些,晾乾後燉肉,大補。」另一名姓劉姓女子則說,「我兒子有腰疼病,吃這個能治病。」

▲2009年5月12日,生技公司工作人員在位內蒙巴彥淖爾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查看嫁接在梭梭根上的蓯蓉生長情況。(圖/新華網)

據介紹,肉蓯蓉寄生在沙漠植株根部,盜挖者要把植株連根挖出,如果不及時回填,暴曬兩小時後植株就死了。「荒漠植物是荒漠生態保護神,一株植物能固定其植株10倍大的水土。」

趙慶表示,4月中旬以來,共查獲了6起非法盜挖肉蓯蓉的案件,盜挖數量均較少,沒有大量採挖的情況。分析指出,盜挖肉蓯蓉現象逐年減少,除了草原部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外,非法收購管道減少是主要原因。

盜挖的王男說,兩年前,剛挖的肉蓯蓉80元(人民幣,下同)一公斤,乾的200多元一公斤,「後來查得嚴了,人工種植大芸的也多了,比野生的價格便宜得多。沒人收,也就沒人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