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門」改名了嗎? 屏東三地門鄉長透露其中意義

屏東縣三地門鄉行經三地村入口處,看板寫着「歡迎來山地門」、「感謝來山地門」三地門鄉長曾有欽說,沒有改名也不是寫錯字,「山地門」意旨三地、北葉與水門,代表歷史、區域文化地景。圖/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近日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時,行經三地村入口處,看到兩塊看板寫着「歡迎來山地門」、「感謝來山地門」,讓不少人困惑,「三地門鄉有改名嗎?是不是寫錯字了?」三地門鄉長曾有欽透露,不是改名「山地門」其實是指三地、北葉與水門這個區域,是「區域文化地景」符號,希望帶領大家瞭解背後歷史意義。

屏東縣三地門鄉人口數是縣內8個山地原鄉人口數最多原鄉有7717人,三地門鄉也是要進入霧臺鄉的入口,沿着臺24線經過三地門鄉、霧臺鄉,是通往原鄉的入口,三地門鄉爲排灣族、霧臺鄉是魯凱族。

近日不少族人經過三地門鄉通往三地村的T霸招牌,兩面文宣寫着「山地門」,紛紛懷疑是不是寫錯字了?還是三地門鄉改名了?

三地門鄉長曾有欽說,沒有改名也不是寫錯字,希望大家認識「山地門」稱呼,意旨三地、北葉與水門,認識三地門鄉歷史名稱的演變,「山地門」代表三地門鄉歷史、區域文化地景與最具特色地標。

曾有欽說,三地門以往與「山地同胞」、「山地原鄉」搞混。「山地門」代表進入原住民族大門,「山地門」是一個區域文化符號,意旨三地村、瑪家鄉北葉村、內埔鄉水門村,區也是早期原住民與漢人的貿易交易場域。

曾有欽說,邀請大家來「山地門」遊玩,來認識排灣族、魯凱族工藝文化,品嚐在地的原住民美食,來到「山地門」,希望三地門能成爲大家心中一篇篇美好的記憶。

曾有欽說,三地門鄉早期曾稱爲「山地門鄉」,後來國民政府後改爲「三地鄉」,民國81更名爲「三地門鄉」至今。

三地門鄉公所網站介紹指出,排灣族語稱三地門爲「音斯笛摩兒」,意指霧臺、三地門、瑪家三處山地鄉共同進出門戶。不過早在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階段,也曾有過「山豬毛」稱呼。

屏東縣三地門鄉行經三地村入口處,看板寫着「歡迎來山地門」、「感謝來山地門」三地門鄉長曾有欽說,沒有改名也不是寫錯字,「山地門」意旨三地、北葉與水門,代表歷史、區域文化地景。圖/三地門鄉公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