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莒南:搭建在外博士融入家鄉發展平臺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羣 馮帆 通訊員 李曉媛 田家銘

“助力家鄉打造鄉村振興的莒南樣板!”前不久,在寄語家鄉的明信片上,山東臨沂莒南籍博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彭福田這樣寫道。過去的數年間,彭福田致力於在家鄉推廣他培育的“妙香七號”新品種草莓,這種草莓產量高、抗病性強、色香味俱佳。

“我們沾了本地博士的光,一畝草莓比以前多掙兩萬塊。”提起彭福田,莒南縣嶺泉鎮的草莓種植戶葛厚兵對其很是感激。

據不完全統計,莒南縣共走出了1600餘名博士,分佈在全國各省和世界20多個國家,綠色食品、高端裝備製造、醫養健康、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博士人才佔比53.4%,這與莒南產業發展佈局不謀而合。

如何搭好在外博士融入家鄉高質量發展的平臺,從而實現雙向奔赴、人盡其才?

2024年以來,莒南在全縣範圍內廣泛開展“博士之家”“博士村”掛牌活動,一塊塊金色的牌匾被掛在了博士家門前,極大激發了在外博士服務家鄉發展的熱情。

此外,該縣聚焦校地才企一體化發展,持續開展“走進高校”“專家教授莒南行”等系列引才活動,讓在外博士成爲推動校地才企深入合作的主角。目前,已有11所高校與該縣建立合作關係,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68項,實現技術成果轉化56項。

2024年10月,在莒南籍在外博士、無錫學院黨委書記張永宏的支持下,“雙向奔赴·才創未來”無錫學院—莒南縣、臨港區校地才企融合發展大會舉辦,現場簽訂人才合作項目7個、招商項目9個,涉及投資金額50餘億元。同日,莒南(無錫)協同創新中心揭牌,開啓了“異地引才、飛地研發、本土轉化”新賽道。

目前,已有超過350餘名莒南籍博士與家鄉重點產業領域實現精準匹配,其中,100餘名在外博士被納入“候鳥專家”人才庫。

“我們將繼續把莒南籍博士人才資源作爲支撐產業發展的重要智力保障,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與在外博士成果供給,把博士人才優勢轉化爲實實在在的地方發展優勢。”莒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東昇說。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