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牛墟將逝 民代促列文資保存

全臺最大規模的臺南善化牛墟,因地主無意續約,面臨無場地可用危機。(劉秀芬攝)

全臺最大規模的臺南善化牛墟,因地主無意續約,面臨無場地可用危機。地方民意代表市府相關單位25日會勘,於善化興農路覓得一適當場所,地主臺糖也同意租借,立法委員國文也爭取將善化牛墟列入文化資產,別讓百年牛墟文化就此消失

善化牛墟由來可追溯至1821年,最早出現在南關一帶,1987年後因環境衛生問題遷移多次,至2003年遷至什乃里至今。善化牛墟的「開市日」是「二五八」,在國曆每月的2、5、8、12、15、18、22、25、28日纔有得逛。

早期農業時代的牛墟是專門販賣牛隻市集,1999年臺灣因爆發口蹄疫政府禁止牛墟買賣牛隻,牛墟牛交易成爲歷史轉型生活市集,有生鮮蔬果、熟食、農用五金機械衣服鞋子、二手古物,五花八門種類都有。

善化牛墟管理李武村表示,目前牛墟市集有200多攤,攤位加上停車場面積約有3公頃,但地主無意續租,再2年租約就到期,若無法搬到適當場地,善化牛墟可能就此消失。

郭國文表示,臺糖公司盤點出3公頃合適場地可供租借。市府都發局表示,臺糖的地爲公園用地,暫時做牛墟攤商用地應沒問題,但若要長期使用,要與南科特定區規畫一併考量經發局市場處表示,如果土地使用沒問題,會盡力輔導成爲合法市集。

郭國文強調,牛墟是庶民文化代表,是早期勞動階層百貨公司,靠着代代相傳,演變成比夜市傳統經典的「古早市集」,地方人士強力爭取列入無形文化資產,希望能借此維護保存這項傳統文化。

臺南市文資處表示,文資法2016年修法後,善化牛墟市集這類民俗活動若要申請無形文化資產,法條上無適當對應項目,送審恐不易通過,郭國文也表示下期院會將提案修改,不要讓牛墟文化就此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