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有個“手繪村” 窮山村變成另一番景象

馮亞珂(右二)向寫生的學生介紹村莊特色。  本報記者 畢京津

寒風中的豫西山區,一片蒼茫。來到羣山臂彎裡的河南省嵩縣黃莊鄉三合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沿村道向上,路邊寫意牆上水彩畫五顏六色,大河、羣山栩栩如生;推門入戶,曾經老舊的民居,如今經過整修,外觀既保留舊屋感覺,陳設佈置又富有現代氣息。記者欣賞一番,剛要轉身離開,卻撞見幾位青年畫家從山林中寫生歸來……

這座“手繪村”,在三四年前,還是另一番景象。三合村曾是貧困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2016年貧困發生率依然高達27.2%。

曾經的窮山村,如何在短短几年內發生了這般變化?這一切要從一個年輕人的歸來,慢慢說起……

回了鄉

2016年,幾個消息接連牽動着三合村村民的心。先是在年初,一個在外多年的年輕人,放棄城裡的工作,回村開起賓館。到了年底,另一個勁爆消息傳出,他只用了仨月,就賺了20多萬元!

村民驚得目瞪口呆,他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致富的秘訣

年輕人名叫馮亞珂,1987年生,從小就生長在三合村。“小時候就想離開貧窮的大山。”馮亞珂說自己從小就總在做山外面的夢。後來去外地學美術、開畫室,一走14年。可離家久了,他的想法卻變了。

“在外寫生見識了各種景色後,我愈發意識到家鄉的美。”馮亞珂說,三合村古樸自然的原生態古村落景觀裡,蘊藏着巨大商機。“這是一條兼顧興趣和賺錢的路!”他決心回家,辦寫生旅館

想法很大膽,路子很新奇,還真賺到了第一桶金。2016年初,馮亞珂借來一筆啓動資金,將自家老房子改建成寫生旅館。當年的8、9、10三個月,寫生旅館就接待了2000多名藝術學校和畫室的師生

“仨月”“20多萬元”由此而來。

“河南有大量需要到鄉村寫生的美術生、畫家,咱們一起辦寫生旅館,不愁客源,一定賺錢!”馮亞珂對登門打聽的鄉親道出了計劃。

一筆賺錢賬,算得村民心動了,可摸摸自己的口袋,很多人又打起退堂鼓。

關鍵時刻,鄉黨委決定對三合村投資,還安排村民代表外出調研,學習成功經驗。有了好政策,村民這下毫無顧慮了。改造三合村,由此拉開了序幕。

變了樣

馮亞珂有想法、有品位,但改造三合村還需要一位能工巧匠。於是鄉里找來自學成才、搞景觀設計鄰村人李青峰。兩個“80後”一拍即合。

爲了更好地開展改造,李青峰去了洛陽伊濱區的倒盞村,去了嵩縣的兩程故里,從傳統建築中汲取靈感。“在改造時,我們儘量不搞大拆大建,保留老房子、老物件的原汁原味。”馮亞珂說出了自己的理念。

如今,一進入三合村,一座牌坊首先映入眼簾。兩根木柱架着一根橫樑,頂端鋪茅草,正中掛的匾額寫着“手繪小鎮”,造型簡約又別具鄉土風情

過牌坊大約300米,就是三合村的文化牆。遠遠看去,牆上圖案豐富,花草蟲鳥,高山流水。走近一看,所用材料卻十分尋常,青磚灰瓦,外加一些本地山中常見的黃褐色姜石。簡單的材料,經過藝術加工,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牌坊、文化牆到老井古宅,三合村裡,處處留下了兩個年輕人的奇思妙想。

看到三合村的改造熱火朝天,扶貧也有了新思路。何不來個“藝術幫扶”?於是,洛陽澗西區在三合村修起了供畫家、師生交流的寫生藝術中心;焦作市北汝河邊建起了近兩公里長的寫生步道;村中還建起了供人用餐的寫生大食堂。

富了村

見到62歲的張星立時,他正坐在自家旁邊的民居里當模特。“在這兒坐上半晌,就能賺50元!”老張開心地說。

曾經三合村窮,張星立更窮。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的他一直沒有娶妻生子,是村裡的五保戶。馮亞珂見他頭型長、骨骼感強,推薦他當寫生模特。一開始面對學生的目光,老張還有些不自在,但現在已經能和陌生人談笑風生了。

如今,老張把利用扶貧資金建的兩間房子騰出一間,開了家10平方米的“寫生小課堂”,又多了一份收入。

2017年,三合村接待5000人次;2018年,接待3萬人次;2019年,接待5萬人次。“2020年學生來了1萬人次,遊客來了4萬人次。”馮亞珂說,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這裡的熱度一點不減。

有客人,就有商機,村民就有幹勁。28歲的退役軍人武震舉開農家樂、賣手擀麪,旺季一晌午能賣30多碗;“羊倌李九春賣羊肉,一年能賣20多隻羊,收入不少;笑眯眯的王翠粉織起了老粗布;古稀之年的張留長重新做起了手工豆腐;就連鄰村的香菇木耳,都搭上了三合村的“寫生快車”……寫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三合村脫貧致富,2018年,三合村貧困發生率降到了1.19%,2020年全村13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以後要引入更多外部投資。”談起未來的打算,馮亞珂說,“未來將採取合作的發展方式,投資者出錢並負責藝術設計,村裡提供場地,合作改造成民宿、旅館,共享寫生經濟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