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作家陳彥的小說《主角》先後榮獲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話劇《主角》根據小說改編而成,是陝西人藝“茅獎三部曲”之一。該劇於今年2月底在陝西首演,現已展開全國巡演,將於5月19日-21日登陸廣州大劇院。
作家陳彥既能寫劇本,又能寫小說,多年來創作了衆多秦腔、眉戶戲,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長期擔任院團編劇和管理者的經歷,讓陳彥見證了無數演員從初入團的生澀到在舞臺上大紅大紫,他一直就有書寫戲曲藝人成長的想法,試圖通過戲劇舞臺生活的一角,窺探一個時代的脈動與一個羣體的生命律動。
在小說《主角》中,陳彥以紮實細膩的筆觸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從放羊娃到燒火丫頭再到配角、主角的奮鬥史,並通過她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反映秦腔起起落落的歷史,描繪了一幅複雜世相的宏闊畫卷。從1976年到2016年,從鄉村到都市再輾轉海外,透過秦腔舞臺,描摹出中國最古老劇種的滄桑變遷,與社會在時代洪流中歷經的萬千變幻。一百多號人物在書中粉墨登場,展開紛繁而綿密的生活畫卷。
話劇《主角》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路生擔綱編劇,由曾執導《白鹿原》和《塵埃落定》的著名導演胡宗琪執導,會集了陝西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出演。值得一提的是,《主角》中沿用了陝西方言的演繹方式。生動、簡潔、質樸、口語化的語言特色,加上演員們地道的陝西話表述,讓這部劇更爲生活化。
70多萬字的長篇鉅著,濃縮成了舞臺上的三個小時。《主角》的改編堅守了原著的悲憫情懷和精神追求,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呈現在舞臺上,鮮活地展現劇團的複雜、主角成名的殘酷與藝人的不易。
據瞭解,話劇《主角》自2019年9月開始劇本創作,劇本共進行11次修改提升,主創人員前期多次赴西安、三原、涇陽等地深入生活,觀秦腔、看戲臺,在採風過程中感受陳彥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思考原著與舞臺藝術的融合。
編劇曹路生巧妙地把劇本結構用秦腔經典劇目的擇選作爲主要場次的劃分。全劇跨越40年時間,共有53個場景切換。在舞美設計上,用16根柱子的數量及位置變化表現不同場景,同時又保留了中國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簡約和寫意,留給演員足夠的表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