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球國際旅遊收入損失近2000億美元 預計兩年後纔可恢復

肆虐的新冠病毒,讓各個國家都採取了必要的防禦措施,壓縮航班頻次、限制入境、關閉公共場所,儘可能地減少病毒的全球蔓延,但同時全球的經濟,包括旅遊業,也因此擱置不前。隨着幾個月的奮戰,疫情已經在全球得到了一定的抑制,是否開啓當地的旅遊業?何時開啓?如何開啓?逐漸成爲了每個國家領導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疫情之下開放海外入境遊 卻限制連連

6月7日格魯吉亞總理在講話中提到,該國將於6月15日起恢復境內旅遊, 7月1日起重新對外國遊客開放。爲此,格魯吉亞計劃逐步恢復陸路及空中交通,並將與鄰國及對赴格旅遊感興趣的國家共同建立“安全走廊”。格魯吉亞成爲全球第一個正式宣佈將恢復旅遊業的國家。

隨後,希臘泰國西班牙、埃及、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比利時法國、以色列等國家,都有條件地開放邊境,允許海外的遊客到訪。然而由於各個國家的疫情情況不同,也造成了這種邊境開放的不對等,例如,比利時重新向歐盟成員國和瑞士列支敦士登、冰島和挪威4個申根區國家以及英國的居民開放邊境。但其外交部網站公佈的信息顯示,只有德國、法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瑞典、列支敦士登和瑞士等9個歐洲國家允許比利時民衆從15日起無條件入境。6月15日希臘雖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29個“低風險國家”遊客開放邊境,但這些遊客入境時要接受隨機病毒檢測,來自歐盟航空安全局認定的新冠高風險國家名單中的遊客則必須接受病毒檢測。同樣的,泰國的旅遊業開放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月12日泰國疫情管理中心發言人表示,原則上同意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部分國家開放限制性旅遊,但疫情管理中心還需進一步研究具體措施和細節。來自這些國家的遊客需要購買一定金額保險、確定未感染新冠病毒,泰國當局還將對他們在泰國的行程進行追蹤。

是走投無路還是準備就緒 它們爲何對境外遊客張開雙臂?

縱觀世界,每天都依舊有上萬人的確診新冠病例,疫情問題還是全球的首要衛生問題,現在開放旅遊會是最好的時候嗎?客觀條件上,首先,開放入境遊顯然是存在風險性的,其次,條條限制下的旅遊,對於遊客的體驗也會大打折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爲何這些西方國家早早開放國門迎接外國遊客呢?

旅遊業爲國家支柱型產業。作爲工業資源短缺的歐洲國家及海島諸國,旅遊產業的收入可以說是佔據了國民經濟的“大半江山”,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歐洲經濟的10%是由旅遊產業貢獻,且旅遊產業在整個歐洲地區直接和間接地創造了2700萬個就業機會。以西班牙爲例,它是世界上僅次於法國的第二大旅遊國家,旅遊業提供了全國約八分之一的工作崗位,並貢獻了超過12%的西班牙GDP。但在截至今年4月,西班牙旅遊業的收入減少了一半,因爲從3月14日開始的兩個月的封鎖期間,幾乎最近都沒有遊客來西班牙旅遊,大約有100萬旅遊和酒店相關企業的工作人員暫時下崗。被逼無奈下7月1日起,這個在2019年接待了創紀錄的8400萬遊客的歐洲旅遊目的地,將向歐盟遊客發放入境許可,無需進行兩週的隔離。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旅遊業奉獻GDP比重越大的國家,開往入境遊的渴望越爲迫切。

緩解地區經濟矛盾。在疫情衝擊下,多數地區經濟進入了擱置狀態企業倒閉人員裁退,竟然成爲了社會的主要現象,而這種消極的狀態很快就成爲了難以調和的經濟矛盾。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威爾士當地的60餘家休閒企業老闆聯合致信給當地政府部門,請求重開旅遊產業。信中明確指出,目前威爾士的衆多企業雖然在積極採取措施限制虧損,但也沒辦法阻止疫情對地區經濟和當地社區的長期損害,“如果政府以想要保障威爾士人民健康爲目標,那麼這個‘健康’不僅應該是身體健康,還應該包含經濟的健康。”

重樹社會信心,凸顯政府責任。居家隔離、社交距離、限制娛樂……這些詞彙,無疑讓全球多數人心頭蒙上一層抑鬱的陰影,從而造成社會失去積極的活力,而作爲政府本部門,讓民衆重拾對社會的信心無疑是他們的責任,因此開放旅遊業成爲了他們的手段之一。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於6月13日在希臘聖托裡尼宣佈希臘旅遊業開放時就表示,此次處理疫情危機經歷,開啓了希臘新的篇章,“積極的變革和新技術的使用,推動了希臘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業。”同時,他也強調了希臘政府不僅制定了嚴格的旅遊安全規範的同時,積極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保障旅遊業在高健康要求下運營,而這些的舉措運行的動力,也是出於希臘人民對國家及政府部門的信任。

現階段開放旅遊 是否真的能恢復當地旅遊業?

不久前,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保羅利卡什維利(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遊客數量的突然和大規模下降威脅到就業和經濟,重新啓動旅遊業要作爲優先事項進行考慮。同時,負責任地對其管理、保護最脆弱的羣體、強化健康和安全都是行業應該首要關切的。據該組織統計,2020年1月至4月,國際遊客總量下降44%,國際旅遊收入損失約1950億美元。

除了開放邊境,不限制入境遊客外,各個國家也採取了積極的旅遊業恢復措施。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最新研究,歐洲地區33%的目的地已經採取旅遊專項政策,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亞太地區,25%的目的地啓動相關旅遊恢復政策,而在美洲和非洲,這一比例分別爲14%和4%。在幫扶旅遊業重上正軌的國家及地區中,最常見的措施是制定健康和衛生規程、爲清潔和安全制定嚴格標準,以及設立國家間的安全“走廊”。隨着恢復國內旅遊成爲當前的首要任務,促銷活動、產品開發計劃和代金券開始在一些國家涌現。除此之外,歐洲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向各國政府提供了支助,特別是提供特別的貸款機制、技術援助和復甦建議

雖然大部分國家和組織都在積極推動旅遊業的復甦,但是似乎前景還是不容樂觀。6月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發佈的報告顯示,世界國內旅遊業預計2021年纔會恢復,而國際旅遊業的復甦可能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據國際航空旅行協會(IATA)預測,航空公司在2021年初之前不太可能恢復到危機前的客流量水平酒店業數據公司STR也給出估計,在2022年前也不可能恢復到危機前的客流量水平。報告還表明,各國政府需要認識到這場疫情危機造成的長期影響,支持旅遊業的低碳轉型,促進構建更強大、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旅遊經濟所需的結構轉型,但同樣這次也是一個重新規範及定義旅遊業的機會。

無疑的是在經歷這次疫情之後,遊客對於旅遊的認知、需求體驗及滿意標準都會有所調整,因此各國政府除了在助力恢復原有旅遊產業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未來對於旅遊產業的規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給出了幾點建議:

1、重新思考旅遊業。這場危機提供了一個機會,相關部門應把以實現更可持續、更有彈性的旅遊產業未來作爲目標,解決旅遊業的結構性問題。鼓勵新的商業模式、擁抱數字化和促進互聯互通,同時政策干預也是必要的。在危機過後,後者將是至關重要的,社會距離對遊客造成的後坐力,讓他們不再樂於前往擁擠的目的地。而可持續性應成爲恢復工作的指導原則,也旨在避免旅遊業作爲流行病媒介。

2、加強旅遊目的地一體化。經過這次疫情,目的地一體化的整合管理在控制疫情擴散及恢復當地旅遊業中顯得尤爲重要。信息的可達性、互聯性和便捷的通聯應該被列爲目的地發展的首要項目。

3、促進旅遊產業的創新和精準的投資。這也是政府確保旅遊行業能夠前行的主要措施。將投資進行結構性的調整,也是恢復目的地旅遊業及滿足遊客旅遊期望的手段之一。一些國家還可以採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以確保增強經濟的長期韌性。旅遊企業和目的地也需要調整它們的產品結構,以應對改變的旅遊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