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展開幕 匯聚京滬兩地梅蘭芳相關文物

中新網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 王笈)恰逢梅蘭芳首次赴滬演出110週年,“梅綻東方——梅蘭芳在上海”特展20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聚焦於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藝術人生及其與上海這座城市的淵源。

“梅綻東方——梅蘭芳在上海”特展上的演出服飾。 中新網記者 張亨偉 攝

本次展覽分爲“承傳·京韻華章”“驚豔·鶴鳴海上”“啓航·梅香萬里”“留白·寒梅傲雪”“新生·再攀高峰”五大板塊,匯聚京滬兩地與梅蘭芳及上海有關的展品共191件(組),涵蓋戲單、演出服飾、道具、名家書畫、信札、唱片等。其中有82件(組)展品爲首次面世。

《同光十三絕》與觀衆見面。 中新網記者 張亨偉 攝

走進展廳,繪製了同治、光緒時期13位著名演員劇裝畫像的《同光十三絕》映入眼簾,畫中的旦角名家梅巧玲正是梅蘭芳的祖父。京劇形成時期,誕生了一批傑出藝人,其中最爲璀璨的便是“同光十三絕”。此畫體現了梅巧玲所處時代的戲曲發展生態,既是對京劇歷史的追溯,也是對梅蘭芳家世介紹的鋪墊。

《千金一笑》扇面。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供圖

長約8米的《千金一笑》扇面長卷奪人眼球,首次將引首、扇面和重要題跋同時呈現在觀衆面前。此扇爲梅蘭芳首演《晴雯撕扇》時所用,由梅蘭芳自繪牡丹、姚玉芙書扇面。演出結束後,許伯明將撕毀的扇面重新裱成冊頁,請吳昌碩、羅癭公等多人題跋,裱成長卷。

《雅歌集二十週年特刊》則展現了票房對促進京劇繁榮發展的獨特作用。票房是指演唱不爲生計的票友們匯合的地點,是戲曲界特有的組織形式。雅歌集是上海早期京劇票房中影響最大、歷史最長的一家,會員最多時有195人,大多爲工商界名人。彼時北方名角來滬演出,都會前往拜客求教。

觀衆參觀“梅綻東方——梅蘭芳在上海”特展。 中新網記者 張亨偉 攝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周羣華表示,1913年,梅蘭芳第一次在上海登臺,譽滿申城,開啓藝術生涯的新旅程;此後相當一段時間,梅先生積極而投入地去認識、理解、學習海派文化,將海派精髓融入到梅派京劇的舞臺藝術之中;同時,梅先生也是從上海出發,將京劇推向世界,引發了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梅蘭芳紀念館、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上海大學以及上海戲劇學院共同舉辦,將展至2024年2月25日。觀展之餘,觀衆還可“打卡”石庫門藝術裝置、摩登都市老上海商業街、丹桂第一臺等場景,全方位感受梅蘭芳與上海的情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