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與病毒共存─餐飲業亟盼提高疫苗覆蓋率(陳東伯)

臺灣政府必須提升疫苗覆蓋率,定能有智慧的思考跟上國際「與病毒共存」腳步,才能挽救餐飲業困境。(圖/示意圖,記者季志翔攝影)

2020年初新冠病毒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如今病毒不斷變種,防不勝防,一年多過去,封城、禁令、邊境封鎖政策略顯疲乏,防堵不如直球面對,近日已有多國提出「與病毒共存」,紛紛有條件解禁,讓生活逐步回到疫前狀態;也就是依國人口數達到一定疫苗接種率,讓疫情蔓延得以控制並降低重症率,加快復甦民生經濟活動,放寬限制餐廳內用及參加社交聚會,最後接軌國際疫苗護照政策,開放邊境人流,重振觀光並帶動餐飲業商機。

相較鄰近他國,臺灣疫情還算得以控制,但受到邊境管制影響,外國來臺旅客人數銳減,觀光旅遊業成爲疫情重災區,也連帶影響以國際觀光客爲主要客源的觀光餐飲業生意一落千丈。根據經濟部統計局資料,臺灣餐飲業總營業額2021年1月到7月累計4041億元,受疫情影響,較前年同期短少324億元;疫情除了影響經濟,也衝擊勞動市場,勞動部今年8月統計,光住宿及餐飲業共有2萬4346人被迫放無薪假。

病毒變種恐慌,讓各界對疫情影響仍充滿疑慮,還要面對未來原物料上漲及通膨輿論壓力,雖偶爾在疫情好轉時,有報復性消費或振興券、五倍券刺激帶動各行業的短期效益;但病毒肆虐時,政府宣佈警戒,禁止內用規定、禁止脫口罩邊走邊吃;又疫情趨緩時,按「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從業人員配合健康管理與環境消毒,得有條件限制降載內用,如梅花座、加隔板、家人共桌、增加通風設備等,無一不是增加內用餐飲業者與員工的成本及工作負荷。

爰此,有財力的業者可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增加人力與設備,一方面仍要擔心禁令隨時會來,又或者因消費者恐慌心態,短時間不會外食與內用,其投入成本將付諸東流;一些財力不足的新創業者或老店,只能因營運慘澹付不出房租與人事費用,而無法撐起家庭生計選擇倒閉或退休。

政府加強防疫同時,也陸續推出紓困措施因應,按臺灣健全金融規則,申請貸款容易,核貸確實因難,銀行爲降低風險,需要申請者通過聯合徵信中心信用評等,光徵信就已是一堆微型餐飲業者罩門,更不用說企業或商家貸款還有一定的流程手續或擔保,貸款實在也無法解燃眉之急。臺灣餐飲業在配合政府長期抗疫同時,也期待政府不讓餐飲業彈盡糧絕,盼加快「與疫苗共存」的方法。

長期而言,加快進口疫苗,普及施打率,可漸進式與病毒共存,端看新加坡已有80%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爲全球疫苗涵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約88%接種第一劑疫苗,69%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丹麥第二劑疫苗覆蓋率也達71%,都已逐漸放寬限制餐廳內用及參加社交聚會;臺灣是防疫優等生,定能有智慧的思考跟上國際「與病毒共存」腳步。

(作者爲輔大學士後法律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休旅所)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