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科技金融“成績單”:科技型企業貸款普遍增超20%,服務客戶最高突破14萬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隨着年報季的落幕,上市銀行2023年推進科技金融服務的“成績單”也浮出水面。

據年報、社會責任報告梳理,A、H股上市銀行之中,共有21家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均超過20%,增幅最高的是光大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2672億元,全年增量近900億元,增幅達50.64%;服務科技企業客戶上,招商銀行科技企業客戶數量最多,達14.0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2.51%。

與此同時,上市銀行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打造多元化產品體系,通過建設科技金融專業化部門和隊伍增強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專業人士指出,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與質量,有助於緩解金融科技創新融資難題,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21家上市銀行科技金融貸款增速超20%

圍繞“科技金融”大文章,上市銀行大力拓展科技領域客戶,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信貸支持,2023年科技型企業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據央行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貸款支持科創企業力度較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2.45萬億元,同比增長21.9%,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11.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1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5.3%,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5.2個百分點。

另據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梳理,在已披露增速的25家上市銀行中,有21家科技貸款餘額同比增速超過20%。增速最快的是光大銀行,截至2023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2672億元,全年增量近900億元,增速達50.64%。

從貸款規模來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作爲國有大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均已超過萬億元。截至2023年末,建設銀行科技貸款1.53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968.78億元,增幅24.13%,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已突破2.2萬億元,增速超50%;中國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1.4萬億元,增速達30.94%,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達1.9萬億元,增速爲74.35%。

持續做深科技企業核心客羣,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也分別達到2.7萬億元、2.1萬億元,工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比上年末增加9484.05億元,增長54.1%。

股份行中,浦發銀行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23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5000億元,增幅超30%,服務科技型企業超5萬戶,超70%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爲公司服務客戶。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緊隨其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也均超過4000億元,分別達到4532.12億元、4284.77億元、4156.77億元,同比增速爲31.88%、44.95%、20.50%。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數據的上市銀行中,招商銀行服務科技企業客戶數量最多,該行圍繞重點渠道開展科技企業批量獲客與經營,截至2023年末科技企業客戶數量達14.0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2.51%。

在上市城農商行中,頭部城商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科技貸款餘額穩居第一梯隊,均達到千億元行列。北京銀行年末科技金融貸款餘額2592.36億元,較年初增長33.10%;江蘇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89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56%,服務科技企業超過3萬家專精特新等高質量客戶近1.6萬戶;上海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403.1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08%。

另外,上海農商行居於農商行首位,穩步做大科技企業基礎客羣,2023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925.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3.04億元,增幅29.92%;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3275戶,較上年末增加815戶,增幅33.13%,已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近6900戶。徽商銀行領跑港股上市銀行,截至2023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達764.42億元,較年初淨增179.12億元,增幅30.6%;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量達6617戶,增幅53.7%。

持續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

圍繞科技型企業所處不同產業鏈節點、所處不同發展階段特點,上市銀行持續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及服務,完善科創金融客戶體系和產品體系,提升專業化、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務能力。

據興業銀行年報披露,針對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該行提供“股貸債保”“商投私同研”多元化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重點推動“高科技人才創業貸款”“投貸聯動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併購貸款”“科創票據”“員工持股融資”“戰略配售”“股權激勵”等“商行+投行+私行”創新服務,以及產業撮合、系統賦能、研究賦能等非金融服務。推出“興速貸(優質科創企業專屬)”,實現1000萬元以內優質科創企業的線上審批和放款,極大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

立足科技企業需求特點,農業銀行極研發專屬信貸產品,推廣面向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科技e貸”;上海銀行圍繞智能工廠等級提升和工業上樓需求,打造智造貸、智造空間貸專項產品;中國銀行推廣科技金融專項產品,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完善推廣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專精特新”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加大重大技術攻關支持力度;北京銀行完善科技金融產品體系,針對應用科技部“企業創新積分制”評價體系的高新區優質科技企業,推出專屬線上信用貸款產品“創新積分貸”……

“科技創新研發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缺乏傳統標準抵押品,科技創新屬於高知識含量企業,相關專利、知識產權定價難度相對大、市場流動性偏弱。”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金融機構需要提升服務科創企業意識,重塑相關業務管理流程,積極培育專業化服務團隊,開發符合科創企業需求的產品,創新和拓展抵押品範圍等;金融機構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加強與相關部門、市場機構合作,更有效管理風險。

他指出,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與質量,有助於緩解金融科技創新融資難題,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

除了加大支持科技創新力度、創新多元化產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外,上市銀行還着力於打造科技金融專業機構及隊伍,提升服務科創專業能力。

據瞭解,爲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監管部門多次發聲,鼓勵商業銀行完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佈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此前便提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科技資源集聚的地區,規範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專注做好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陸續成立總行科技金融中心。1月12日,中國工商銀行科技金融中心在北京成立,標誌着工商銀行在深化科技金融專業機構建設、以金融助力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邁出新步伐。

4月10日,中國銀行也宣佈將在京成立科技金融中心。該行表示,科技金融中心將全面升級迭代金融服務模式,通過更加高效有序的業務協同機制,快速響應客戶和市場需求,同時緊扣制約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突出問題,聚焦金融服務的短板和弱項,持續完善全生命週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切實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企業創新需要。

另外,還有多數上市銀行在年報中披露,已設立多家重點分行科創金融中心,以及在重點區域設立科創金融特色業務部門和特色支行等,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專營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科創企業服務能力。比如,2023年,北京銀行升級設立11家“專精特新”特色支行、3家“專精特新”專營支行,新增16家科技特色支行;招商銀行擴大科技金融重點分行佈局,重點分行數量增至11家;興業銀行已建設科技支行8家,科技特色支行4家。

據悉,光大銀行也正在加快建設“1+16+100”的科技金融專業化、專營化組織體系,即在科技金融領導機制的整體統籌下,設立16家服務科技型企業重點分行,精選100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和直營團隊,打造上下貫通、前中後臺密切配合的敏捷型組織,有力服務科技型企業。

郵儲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持續深化科技金融專業機構及隊伍建設,組建“1+N”服務團組,爲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科技金融專業機構成爲發展主力軍,15家設立科技金融專業機構的一級分行,其科技型企業貸款全年增量佔全行科技型企業貸款全年增量的比例突破75%。

平安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專業隊伍的建設是實現更好地服務不同類型科技型企業的重要環節,專業隊伍可以根據科技型企業的特點提供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判斷不同類型“軟資產”的未來價值,從而給予更完善的金融決策。

文/錢曉睿

(編輯:錢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