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臺灣經驗 孵出兩岸最大借貸網

網路借貸平臺「我來貸(WeLab)」創辦人龍沛智(圖前排)。(圖/商業週刊/攝影楊文財)

文/林俊劭

在「網路上借錢給大學生」,竟能得到亞洲富豪李嘉誠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與荷蘭最大金融集團ING等青睞,憑着這個概念,這家成立僅3年的公司,1月20日宣佈獲得人民幣10億元(約合新臺幣51億元)的投資。

這家公司叫「我來貸」(WeLab),一個直白到近乎市井的名字。2013年在香港成立,短短3年已有超過250萬活躍用戶,申請貸款金額逾人民幣100億元。這數字,比成立12年、英國最大網路借貸公司Zopa還要高。

去年堪稱中國互聯網金融災難性的一年,WeLab不僅沒掃到颱風尾,業務量逆勢增長,還吸引政府基金、大型銀行等投資者搶着入股,創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新創公司B輪融資的新高紀錄

臺灣金融業出身找出傳統銀行借貸困境

有趣的是,WeLab雖在香港成立,做中國市場生意,卻是靠臺灣經驗成爲現在被《富比世》雜誌評估爲市值上看10億美元的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

WeLab創辦人暨執行長龍沛智雖是香港人,但曾任臺灣花旗信用行銷主管,隸屬花旗銀行董事長管國霖麾下。於2006年,在臺灣帶領團隊經歷過卡債風暴與金融海嘯;WeLab中國區總經理陳俊仁是道地臺灣人,歷任VISA大中華區暨臺灣區總經理、中信銀支付金融處長。

一位馬來西亞主權基金人士分析,太多Fintech公司只想憑着網路概念就創業,門檻其實很低,而WeLab選擇與銀行合作。「WeLab不跟銀行搶客戶,我們的客戶是一般銀行接觸不到、沒有信用資料的大學生。」陳俊仁說,這羣客層基本上是銀行接觸不到、也不敢放款的人。

「借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10個人坐在你的面前,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但你不知道誰是會還錢的那個人,」龍沛智說。

取得用戶手機資料用通訊錄簡訊判斷還款力

關鍵,就在它取得的資料。借貸者下載App同時,必須同意授權給程式抓取手機內部各種資料,該公司研發出的程式,會自動交叉比對資料相互間的真實性,最後算出一個信用評等分數,做爲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的判斷依據。

WeLab還能從手機裡的通話紀錄、簡訊內容,分析出借貸者的信用評等。手機中如果經常接到DVD出租店的電話、電話費催繳等簡訊,分數當然不可能高;若從無相關訊息,「代表他借東西都會準時還,費用會準時繳,信用當然好囉,」龍沛智說。

透過這種用程式解讀大量結構化數據的方式,WeLab大幅降低借貸風險。龍沛智表示,不僅至今尚未出現被詐欺的案件,呆帳率低到僅0.5%,比一般銀行的1至2%好上許多。

搶銀行生意專攻大學生、菜鳥族羣

相較於一般Fintech業者都想着要取代銀行,WeLab反而與銀行合作。他們從銀行端取得資金來源,再放款給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等沒聯徵紀錄的族羣,等於是幫銀行開拓新客源,包含ING、北京郵儲銀行等,都是他們的資金合作伙伴

目前WeLab最高貸款額度是人民幣2萬元,期限最長爲一年。「我們抓的是長尾後面小額,但大量的那一端,不會去跟銀行搶企業或大客戶的生意,」陳俊仁說。

當美國、英國與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蔚爲風潮,臺灣在去年9月底正式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相關的法規也陸續開放,WeLab的成功模式或許能給臺灣的金融業者不少借鏡

【 更多報導

先進城市搭電扶梯已經不靠右了!倫敦地鐵用這招讓乘客「站好站滿」

臺大最受歡迎的愛情課》蟑螂總要有人去打阿!孫中興教你:另一半,要找相似還是互補?

火災時遭遇濃煙,用「溼毛巾」掩住口鼻逃生是錯的!錯的!錯的!

發票隨便丟,小心一輩子窮!日本理財專家教你一生不缺錢的「發票整理術」

一個臺灣男生經驗談:和外國女人做愛與和亞洲女生做有什麼不同?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