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漢堡硬擋建商魔手 救回百年社區

文/劉致昕

漢堡自東西德合併後一路發展,更在二十一世紀起跟着德國經濟向上衝刺,老社區紛紛被商辦取代,原本受房租控制機制的二十一萬一千間住宅,也隨着私有化浪潮下滑至十一萬六千間,甚至一度出現國際學生必須住在體育館窘況

已被荷蘭開發商買下的甘格福爾特,周圍全是玻璃帷幕,有如最後一塊拼圖。

百年社區即將剷平,且政府抑制房價的預算下滑;另方面,市府卻砸下二十九億歐元約合新臺幣一千一百二十五億元),投入一百五十七公頃、歐洲投資規模最大的城市內開發案:海港城(HafenCity)。

從二○○一年開工至今,海港城進度落後,連市政府四成以上文化預算,都投入開發海港城內的新歌劇院,減少對藝術家個人補助,甚至被稱爲漢堡最佳美術館之一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也因預算吃緊,在二○一○年被迫熄燈三個月。

「最荒謬的是,市政府這時候還打出創意城市的口號,想要吸引創意階級觀光客來,」獨立記者推克爾(Christoph Twickel)說,當新興資通訊文創產業成爲後工業化國家的新經濟動力,許多城市,例如距漢堡一個半小時高速火車車程柏林,都積極爭奪人才,尤其是教育程度高、具創意能量、透過網路擁有廣大影響力的「創意階級」。

沒想到,漢堡市急促的喊出行銷口號「創意城市」時,卻引發了漢堡有史以來最有組織的抗議活動

佔領社區幾個月過後,神奇的事發生了,「城市裡的奇蹟!」德國主流媒體《鏡報》(Spiegel)形容。不只藝術家還在,他們吸引超過上萬人次參觀,並蒐集了超過兩萬個要求保留建築的請願簽名。最後逼得政府、開發商代表出面斡旋。一場藝術家領導的社會運動,讓城市發展的爭論達到高峰。

最後,漢堡官方以超過一倍的價錢,向荷商購回Gängeviertel街區,並重新評估發展方針交由民衆團體主導此社區的發展。現今的甘格福爾特,有如一座城市綠洲般,舉辦了超過六百場活動,近五十個公民團體固定在此交流、聚會

事件過後,都更政策成爲選舉的勝敗關鍵,市政府在大小型開發案中,都加入文創產業、社會住宅、更多公共空間的規定,開出支票每年要蓋六千間公寓,並在去年正式將民衆參與的地位提高、法制化都市更新權利開始轉回民衆手中。

反觀臺北,對於寶貴都市空間在更新後能「種」出什麼未來,都停留在一坪換一坪、切割地上權等鼓勵投資者進駐的政策支票,彷彿有人來「種」就好,關於留人才、引進新興產業的環境,卻從沒討論過。

也曾至漢堡參訪的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副總工程司徐燕興表示,亞洲城市如東京、橫濱、首爾,都以社會住宅鼓勵人才移入,臺北從兩岸開放以來不斷面臨兩岸三地人才競爭,必須立刻急起直追,否則在全球化的城市競爭中,邊緣化,恐將是臺灣的未來。

【 更多報導 】 最難嫁掉的女生類型:長相不差、條件不錯、人好相處 徐佳瑩:雖然醒得很慢 但好險我開始存錢了 張大春:臺灣人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嘴上 不婚、不生、啃老:二、三十歲的人爲什麼害怕給承諾 英文履歷出現這些字,會被公司直接丟進垃圾桶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