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萊豬惡政 小心選民加倍奉還

中國時報社論

民進黨政府突襲式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又拒絕就食安管理規範與社會溝通,引起民意大反彈,秋斗數萬羣衆遊行抗議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姿態放軟,日前拍板「萊豬進口五原則」,但內容空泛,國民黨回批「五大騙局」,立法院上演一場豬內臟滿天飛混戰。不管是「五原則」還是「五騙局」,短短一個月後,萊豬就要進入你我日常生活中,萊毒下肚勢難避免。

「萊豬進口五原則」,看來洋洋灑灑,周延完整,但魔鬼藏在細節中。細究這五大原則,絕不可能讓不願吃到萊豬的民衆能夠躲過。以查廠而言,只針對過去未出口臺灣的廠商,卻放過已進口者,衛福部說已進口的美國豬肉數量很少,影響很小,但明顯就是一個漏洞;新增豬肉肉品貨號,則是一個不痛不癢的行政管理細節,並不能區別是否爲萊豬。至於逐批查驗也只是要求「確保符合國際標準」,意指萊劑不超標就可以接受,這不是民衆要的;「標示清楚」就算做到,也只能讓消費者辨別爲臺灣豬或美國豬,而非標示是否含萊劑,難怪在野黨抨擊是「五大騙局」。

在野黨抨擊五大騙局

其實,萊豬問題非常簡單,只要問民衆你願意吃到萊豬嗎?不必懷疑,多數人不願意,如果萊豬無害,豈會爲了開放與否爭議多年,決定開放後又立刻引發民意反彈,讓國民黨撿到槍?如果無害,豈會全球只有不到30個國家開放,而且多是在美國高壓下不得不然。

但蔡政府爲經貿利益而犧牲民衆的食物安全,更不惜行政獨裁專斷施行,那麼,民衆只有最卑微的懇求,就是做好食安管理,在購買、食用豬肉與相關製品時,能讓消費者辨別是否含有萊劑,但民進黨政府從行政院到衛福部、農委會,卻只會用話術與唬弄方式應付各方質疑。所謂「標示跟着肉品走」原則,其實只是標示豬肉產地,而非標示是否含有萊劑,民衆即使拒吃美國進口豬肉,仍無法排除從豬肉製品與含豬肉食品誤食萊劑。

進一步看,行政院急就章端出的這些對策,真正落實的機率低,應付民意反彈的成份高。臺灣人吃豬肉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家吃,到餐廳大飯店也吃,還有到處可見的大小麪店路邊攤也吃,再加上肉鬆肉乾等各式豬肉加工產品及含豬肉食品,如貢丸肉丸水餃等。請問,政府如何落實標示管理?如何確保無數的餐廳、飲食店攤販提供的食物與販售的食品都能標示清楚,並確保標示真實?政府有什麼方法、多少人力可負責此事?

官方說詞反覆、矛盾

官方說詞反覆不定、自相矛盾,顯然尚未想清楚如何解決問題。例如,單以查廠而言,從行政院到衛福部就一變再變,從視訊查廠到實地查廠,再到法令未規定、不必查廠,甚至推託疫情期間無法查廠,到最後公佈的五原則才確定納入查廠,但卻也說不清爲何舊廠不必查,新廠才查。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民衆唯一關心的是標示是否含萊劑,但蔡政府卻永遠避重就輕,從查廠到標示,頂多就是來源國,只是美國豬也未必全部爲萊豬,政府就是堅持不標示民衆「唯一關心」的重點,難不成政府希望民衆乾脆完全拒吃美豬嗎?

蔡政府鐵了心要強渡關山、如期開放萊豬,冷眼以對在野黨要求的政策辯論。外界早已揭露,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未開放萊豬,開放與「遵守國際經貿規範」、國際信任無關,但蔡英文仍口口聲聲說開放是「重建國際信任」、開拓更廣的經貿空間;如果此說正確,拒絕開放的歐盟、印度、大陸等100多個國家,豈不都是毫無國際信任與經貿空間?這種胡言一講再講;那句「開放不是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更是權力的傲慢,視人民如草芥

美國要求臺灣開放萊豬,壓力已存在多年,歷經扁、馬兩朝,都非常謹慎。蔡政府第一任期不敢輕率,但連任成功已無所忌憚,就不惜違逆民意,置民衆於萊劑風險中,正反映蔡總統志得意滿的危險心態。而今年防疫成功,民衆對政府施政滿意度也一直在高檔,民進黨政府開始把支持視爲理所當然,傲慢就成爲習慣。但不要忘了,民衆對政治人物態度很極端,「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對開放萊豬的惡政,民衆銘記在心,下次選舉會「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