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再拿百億也塞不住臺船黑洞

中國時報社論

負責國艦國造潛艦國造重任臺船公司,向行政院提出增資百億元的要求。臺船近年連年虧損管理不善、問題叢生,連伸手向行政院要百億元,增資效益都說不清楚,輕率增資只會浪費民脂民膏政府應先對臺船經營管理作檢討,再評估其承攬國艦國造計劃能力與極限。

臺船高層日前赴行政院向副院長沈榮津簡報臺船負責的國艦國造、風力發電等案,最後才提出高達百億元增資案;對行政院質疑過去的經營績效、詢問增資的未來效益,卻支吾難答,因此增資的要求尚未被接受。

臺船是股票掛牌上市公司,前身就是十大建設時創立的中船。但經營效能遠遠不及中鋼公司,長期難逃效率低落、人謀不臧的公營事業傳統宿命。扁政府時期一口氣裁員一半、減薪35%,才免於倒閉命運;由再生計劃可以看出當年冗員之多與經營績效之差。

國家隊浮濫需剋制

之後中船改名臺船並股票上市,一度享有年年盈餘的好光景。不過,蔡政府上臺後,臺船又開始連年虧損。臺船號稱股票上市公司,卻是「真公營假民營」,經濟部持股超過3成,其他大股東包括中油、中鋼,都是公股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完全由政府派任,增資幾乎都是向政府伸手要錢。

臺船再次伸手向政府要錢,而且開口就是百億元,確實令人訝異,因爲連續兩年增資、效益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臺船仍敢開口要錢;而臺船既是國營事業、又是國艦國造的主體,做的幾乎是獨門、保證利潤的生意:例如,海軍連兩年編列共約170億元預算給臺船、慶富留下的15艘巡防艇案也由臺船接手,辦理潛艦國造也看到大筆聯貸,這些來自軍方的計劃都有至少10%的保障利潤,但臺船還是可以搞到連年虧損,連今年都要繼續虧。

請問,這般表現的企業,納稅人要再奉上血汗錢力挺嗎?如果政府沒有任何評估與改進措施,好意思再拿百億去塞黑洞嗎?

更嚴重的問題是:一般公營企業持續虧損,納稅人頂多倒楣承受公司虧損,但臺船卻不一樣,這不是承攬一般生意的公司,而是負責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的主體,換句話話,蔡政府軍事佈局的一環,就是由臺船負責。臺船的能力,是否足以擔負如此重任,就讓人擔心了。如果納稅人數百、上千億元砸給臺船,卻造出「斜一邊」的軍艦,或潛不下去、浮不起來的潛艦,那怎麼辦?

可憐的納稅人,豈不是兩頭燒又兩頭空?既要拿錢給臺船增資,又要編預算給臺船造艦,結果得到一個虧損企業,加上一堆不合格的軍艦。蔡政府能瞭解萬一出現這種情況的嚴重後果嗎?

現實又務實的講,不論有多少不滿、要增加多少「附帶條件」,行政院最後這筆增資是非給不可,一來臺船是「國家隊」,蔡政府對國家隊的「癡迷」與支持不可能放任其連續虧損到難以爲繼,二來臺船是國艦國造的主體,等於是國防軍事的重要一環,蔡政府有非挺不可的壓力。

不過,請蔡政府丟出這百億增資前,至少先作幾個事:檢討臺船經營高層,必要時更換;評估臺船的技術資源,能承擔多少國艦國造任務;最後則是對國艦國造、潛艦國造政策,根據國內的資源與技術再重新審視評估。

酬庸冗員效率低落

從臺船的案例,我們也希望蔡政府反省,這4年一直增加各種產業「國家隊」的作法,該剋制減少了。臺灣早年曾經是一個充滿公營事業、幾乎所有產業領域都有一家公營企業獨佔或壟斷,其弊端非常明顯,因此纔有大規模的公營事業民營化風潮及產業開放政策

蔡政府卻是反其道而行,既成立如農業開發公司、國際農業貿易公司、臺杉投顧等「準」公營事業,又搞綠能、口罩疫苗、金融等各種「國家隊」,同時又以各種公有基金投資方式增加對民營企業控制力短期內弊端尚難浮現,甚至可收投資增加之利,但長期而言,政治酬庸、冗員過多而人浮於事、經營效率低落而虧損等惡果,必將出現。這些惡徵未必在蔡總統任內浮現,卻會爲後人帶來無窮惡果,蔡政府還是剋制點,別再增加公營事業了,現有公營及官股控制公司也需要建立強化經營績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