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福建試點兩岸融合的關鍵

旺報社評

大陸日前發佈「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兩岸融合21條),帶出兩個清晰的訊號:第一,單向對臺推動「融統」,不再考慮臺灣內部因素;第二,歡迎臺灣人到大陸求學、工作、投資、生活,以福建爲試點,實驗兩岸制度的融合與人民心靈契合之道,並以「金廈同城生活圈」爲優先目標,推動金門與廈門、馬祖與福州共同生活圈。

落實同等居民待遇

臺人西進大陸,無論旅遊、經商、求學、創業,由於兩岸在社會、政治、法律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異,大陸在政策上把臺人視爲境外人口管理,因而在通關、旅行、住宿、小額支付、開業、居留等方面,都與大陸居民不同。去過大陸的臺人,對入住旅館、銀行開戶,甚至購買高鐵車票所面臨的困難,都有很深的體會,長期居留者感觸更深。手機便利化對大陸人而言極爲方便,臺人反而更加不便。以搭火車爲例,大陸人上網購票,刷身分證即可進站上車,臺人則需要走人工覈驗通道。

2017年1月大陸召開對臺工作會議,提出「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推動臺人「同等居民待遇」政策,2018年9月推行臺灣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在大陸居住半年以上,有穩定的工作與住所或持續就學,即可領取居住證。居住證的外觀與號碼編排,與大陸居民身分證極爲相似,等於開啓在大陸的數位生活大門,搭乘火車可直接刷證進站上車,可開設抖音直播帳號等。

不過,其使用範圍仍然有限,因而申領的人數不如預期。今年5月北京再提出落實臺灣人在大陸的「居民待遇」問題,要求加大政策力度。最新發布的「兩岸融合21條」特別指出,要「擴大臺灣居民居住證身分覈驗應用範圍,努力實現臺灣居民居住證與大陸居民身分證社會面應用同等便利」,讓登陸臺人在大陸生活更便利,最終願意融入大陸。依據過往經驗,21條能否奏效,還得看各級地方政府的決心與執行力。

北京如此重視落實臺灣同胞「居民待遇」,反映了對岸「和平統一」不只是說,而是要做。兩岸融合是和平統一的過渡,讓統一的好處可以體驗,這是破解兩岸走向兵兇戰危的務實之舉。這背後是誠意,也體現大陸的自信。未來臺人到大陸入住飯店、搭乘交通工具、醫療就診、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就學就業等,都可望更方便。

延伸覆蓋數位生活

不過,疫情3年阻隔加上兩岸關係緊張,兩岸心理鴻溝一時難以紓解,不但官方溝通對話中斷,連民間交流都困難重重。而且臺灣人是否願意到大陸生活,在大陸生活更便利是否就足以落實兩岸融合,恐怕還有更多面向的問題需要考慮。落實兩岸融合,吸引更多民衆願意過去走走看看,還需要更多創意。

譬如,將「居民待遇」由現實空間延伸覆蓋到虛擬空間。最近網上就有多個例子,爲周星馳配音的臺灣配音員石班瑜,頗受大陸網友喜愛,抖音帳號有170多萬按贊數,不久前他發佈視頻尋求幫助,他的居住證無法完成抖音的實名認證,無法啓用直播功能。2002年赴大陸求學的陳柏叡,現在是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的副主任醫師,他希望開設微信公衆號發佈科普類文章,用居住證多次嘗試設立帳號都未能成功。陳柏叡說,「我們很期待融入大陸發展,尤其是在網路上」,這應該是不少臺灣人的想法。

大陸數位化服務發展快速,但因認證身分困難,臺人往往難以享受大陸網路應用的便捷。福建地方政府曾推出「e福州」、「閩政通」等APP,積極嘗試解決,但整體上仍存有「看得到吃不到」、「門檻高享受不到」的問題。「兩岸融合21條」提出要做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法治保障工作,地方政府應負起責任,認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