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降低敵意是臺海當務之急

旺報社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國「亞斯本安全論壇對話」上指出,中共不會片面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這應該是多數「中國通」的普遍認知,但「臺灣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智庫、媒體的普遍共識。正如李顯龍在會中發出的警訊:臺海存在「巨大誤判、不幸的危險」,「你們現在尚未處於危險之中,但很容易就陷於危險局面」。戰略圈熱衷討論「武統」威脅,其實,如何有效控管風險,排除誤解、誤判,纔是迫切的任務。

武統並非眼前迫切危機

美國拜登政府就任半年多來,美、中相互探試對方底線,對彼此的國家利益、戰略目標、政策原則已有初步理解,但最關鍵、敏感的臺灣問題,看不出有建立共識的可能,對如何因應可能的軍事危機,充滿了模糊及不可預測性,由於變數太多,根本沒有「解答公式」,即使最清晰的承諾與保證也存在着模糊性,難以改善臺海安全形勢。因此,與其陷於「和統、武統」或「戰略模糊、戰略清晰」的摸索、辯論,不如在實務面做好風險管控,降低戰爭的可能性。

《亞洲協會》旗下的「中參館」網站最近邀請中國問題專家討論「北京會入侵臺灣嗎?」前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說,最簡單的答案就是「這要視情況決定」,她又補充說,所有情況都有可能。值得玩味的是這種「情況論」卻是最典型的答案,也代表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蘊藏了最複雜的情況。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建黨100週年談話中表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共已將完成祖國統一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列爲同等重要的使命。

因應中共加速軍隊現代化、對臺灣的武力脅迫日趨升高,拜登政府採取一系列行動,提升對中共的嚇阻能力,其中包括承諾在「一中政策」及《臺灣關係法》的基礎上,協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防止片面破壞臺海及臺灣現狀;全面檢討印太地區軍力部署及作戰概念;加強與盟邦及夥伴的合作,使臺海和平穩定成爲印太地區、甚至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但拜登政府無意調整一貫的戰略模糊,更不考慮在臺灣部署「絆索部隊」等激進的想法。

敵意、誤判是真正威脅

在維持臺海和平是美中臺最大公約數,美國高層官員公開宣示不支持臺灣獨立之後,臺海安全形勢仍然持續緊張,顯示了根本問題不在於單純的和統或武統「二分法」,而在於如何降低兩岸間的敵意,排除誤解、誤判的風險。蔡英文總統雖然與「臺灣獨立」保持距離,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甚至放話說,臺獨不是臺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在民進黨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臺灣「漸進式流向臺獨」的情勢下,中共加速統一的準備與行動是唯一的選擇,兩岸關係仍是背道而馳。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葛來儀在「中參館」討論中的分析值得臺灣關注。她表示,對中共而言,統一是長程目標。北京希望兵不血刃達成目標,當前中共的優先事務並非在統一,而是嚇阻臺獨,習近平有信心可以阻止臺灣分離,中國已累積了龐大的威嚇工具,弱化臺灣抗拒與中共整合的意志。

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學者何瑞恩也有同樣的觀察,他分析,中共沒有放棄武力犯臺,但已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努力,過度關注中共大軍壓境,反而忽略了臺灣當前面對的真正威脅,進而喪失了妥爲因應的機會。

民進黨政府唯一的策略是依賴美國,冀望美國嚇阻中共軍事行動,甚至擊潰中共的攻擊。但美軍在有關臺灣的戰爭兵棋推演中,多次被「紅軍」擊敗。大陸積極進行「灰色地帶戰爭」,以網路攻擊、假訊息等非軍事行動達到軍事目標,在在顯示臺灣必須承擔起自身安全的責任,不能唯一依賴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