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爲何放棄改變中國體制

旺報社評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稱美國尋求與中國「共存」,而非遏制中國或發動新冷戰,拜登政府無意重蹈改變中國體制的覆轍。在拜習視訊峰會上,拜登本人也表達類似的說法。拜登政府的說法符合北京7月時對來訪的美國副國務卿雪蔓所提出的三條底線之一的「美方不得挑戰、詆譭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美方高層的表態究竟是美國對華長期政策的轉變,或是一時的安撫、妥協,有待時間觀察,是否因而牽動美臺關係,值得進一步思考。

中共治理成功

美國干預,甚至企圖改變其他國家政權早已不是秘密,背後除了維護自身霸權利益之外,還有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根源。美國以自由民主立國,認爲自由民主具有優越性與普世性,懷抱近似宗教的熱忱,熱衷於民主輸出。特別是蘇聯、東歐共黨政權瓦解,美國認爲是自由主義的勝利,對於政體改變更是深信不疑,對中國大陸亦不例外。

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除了利用中國牽制蘇聯外,還看上豐沛低廉的人力資源,更有不少自由主義者認爲,隨着經濟發展創造大量中產階級,中國也會出現民主化的結果。美國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求學,希望傳播民主思想,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交往政策成爲美國對中政策的主流。

但事與願違,中國經濟發展創造的新富階層,不但沒有成爲反對中共的主力,反而因爲在經濟發展中獲利,成爲中共政權最堅定的擁護者,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也讓中共的治理能力與監控效率大幅提升。隨着中國國力快速提升,讓美國對於中共政治體制感到焦慮,一些原本主張透過接觸改變中共政權的政治菁英與知識界,紛紛改變立場,認爲必須施以更大的政治壓力,迫使中共政權改變甚至瓦解。

到了川普時期,除了發動貿易戰與科技戰之外,毫不掩飾企圖改變中共政權的野心。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演說,大力抨擊中共政權,要求中共停止壓迫中國人民,讓中國人民獲得更大自由。媒體將這篇演說視爲「新冷戰宣言」。而國務卿蓬佩奧則把新疆人權議題定調爲「種族滅絕」,他還試圖將中共和中國人民切割,呼籲中國人民反共。他也積極利用臺灣牌,大力讚揚臺灣在反共上的立場,以及臺灣民主化對華人世界產生的示範作用。

美國體制失靈

拜登上任後,鑑於美國國內普遍反中的政治氣氛,延續川普強硬的反中路線,並利用多邊關係建構反中同盟。但是沿襲川普的貿易戰不但收效甚微,面對國內經濟情勢的惡化還備感壓力。在全球性議題上又需要中國大陸的合作,所以放棄改變中國體制不只是釋出善意,也是面對中國大陸實力與中共治理能力的現實。

最近在新加坡舉辦的一場研討會,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及學者馬凱碩指出,美國政界長期以爲能夠通過經濟合作促成中國政治開放、體制西化,這簡直是一個童話。他認爲,一個人口只有中國1/4、歷史只有250年的國家,不可能對一個擁有4000年文明史的國家進行演變。中國是當今世上連續存在時間最長的文明,有着自己獨特的政治史和政治傳統,發展出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十分清楚什麼有利於中國。反觀美國的體制出現嚴重的問題,美國陷入金權政治,「1%的人口擁有、控制政府,並且政府也是爲這1%的人口服務」。大約一半的美國人口的生活水準在過去30年中沒有太大的改善。「中國人注意到了造成美國體制失靈的因素,正試圖避免陷入類似的情況」。

美國體認到現今中美實力發展變化,美國要改變中國體制無異癡人說夢。而今日的中國大陸與往昔的蘇聯也有很大的不同,冷戰思維無助於解決美國的內部問題。美國希望的是尋求一個有利於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環境,與中共和平共存,而不是寄希望於一個類似於冷戰的結局。

美國不企圖改變中國體制,但並不意味停止與中共的競爭與對抗,而是不再強調意識形態的鬥爭,改以務實的態度找出雙邊合作的可能性,並努力強化自身科技與軍事實力,讓美國儘速從衰退中脫身。臺灣獲邀參加民主峰會,但代表層級降低,似乎可以見到這種方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