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全面脫貧是大陸現代化第一步

旺報社評

脫貧成功是大陸近期討論最熱烈的話題。自中共十八大揭開脫貧攻堅序幕以來,投入扶貧資金累計達1.6兆人民幣,平均每年協助1000多萬人脫貧。這個數據令人震撼,大陸一年的脫貧人口,接近一箇中等國家全部的貧困人口,對比同類型的開發中國家,仍有相當高比例人口無法擺脫貧困線束縛,就算是英、美等先進國家,仍有將近兩成的人口屬於政府定義的相對貧困人口。

部分人口難擺脫貧困

根據BBC報導,若從貧困人口、貧困線以及國際貧困標準等三大面向來看,大陸離真正的全面脫貧,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世界銀行認定大陸爲中等收入國家,貧困線爲每日5.5美元,依據這個標準,大陸仍有約3.73億貧困人口。若以OECD年收入1萬3770人民幣的貧困線定義來看,差距更是高達5倍以上。連大陸總理李克強都吐槽,大陸還有6億人的收入在中等城市還租不起房子。在貧困人口認定上,北京國際標準有一段落差。

儘管如此,不能否認8年來大陸夙夜匪懈的脫貧攻堅,已大舉改善大陸農村貧困人家生活,也爲全面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根據大陸官方農村貧困監測調查,2020年大陸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2588人民幣,是2012年的兩倍之多,年均成長11.6%,比整體農村居民年均成長率高出2.3個百分點。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扶貧過程中,並不僅止於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與所得,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生活環節,都獲得全面提升。例如藉由貧困戶建檔立卡,確保不會捱餓受寒與享有基本醫療保險,同時透過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措施,保障住房安全,都是鮮明例證。

大陸脫貧攻堅很有中國自已的特色,過去鄧小平主張,中國經濟要加速發展首要任務就是讓一部分地區或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及幫助其他地區與其他的人,最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這個發展路線,從鄧小平以降,經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都是最高指導原則。進入21世紀,沿海及城鎮地區發展已遠遠領先農村地區,大幅拉大城鄉差距,讓現任領導人不能再等閒視之,全面脫貧纔會被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爲首要任務,更是未來改革的重要基石

提升整體實質購買力

誠如習近平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所提,消除農村的絕對貧困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來進一步振興農村的任務,恐怕纔是重頭戲,也會更爲艱鉅。就如同疫情下的紓困,前期的紓困補助只要政府投入一定資源,就能見到初步成效,但後期的經濟振興卻需要更多政策配合與民間投入,才能看到具體成果

大陸的經濟活力仍集中於沿海與城鎮地區,農村依舊相對貧瘠。以2020年前十大GDP省分來看,都是擁有工業重鎮或座落在沿海的省分,就人均所得而言,結果也是一樣。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3834人民幣,農村居民僅1萬7131人民幣,兩者相差1.6倍,代表大陸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不均問題並沒有獲得完全解決。

大陸已讓171億人的生活超過絕對貧窮線,這是重要的成就,但不能以此爲滿足,正如許多學者的呼籲,絕對脫貧(生活在貧困線以上)固然很重要,但相對脫貧(對比高生活水準)應是北京接續努力的方向。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拉近或縮短城鄉差距,比如加快新型城鎮化腳步、振興農村經濟、實施現代化農業、改善農民生活等等。畢竟,相對脫貧背後代表的是整體實質購買力的提升。如果只有量的改變,卻未見質的提升,這樣的脫貧,恐怕難以持久,後續也可能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這是大陸積極脫貧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的。

經濟轉型的關鍵在消費,大陸不缺公共建設投資等的政府消費,重點是民間消費能力與意願的提升,若能繼續提升鄉村地區的生活水平,讓所有人超越相對脫貧,背後代表的是實質購買力的提升,以及經濟轉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