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用人才紅利取代人口紅利

旺報社評

大陸10年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出爐,人口保持「低速增長」趨勢,但出現出生率下降、勞動力老齡化性別失衡等現象,大陸出現人口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西方媒體認爲將對大陸經濟發展造成威脅

出生率下降幾乎是全球性問題,去年全球受新冠疫情打擊,問題更凸顯。去年美國新生兒 360萬,生育率比2019年下降4%。大陸疫情控制得宜,但去年新生兒僅1003.5萬,比2019年減少460多萬,生育率爲1.69%,低於公認的替代率2.1,無論在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都屬於後段班。

大陸60歲以上人口占比,1980年爲8%,1990年9.7%,2000年11.2%,開始出現老齡化問題,2010年達13.5%,2019年更高達18.1%。大陸可能還需要15年時間,才能達到發達國家水準,「未富先老」將成爲未來的嚴峻的考驗

過去30多年,大陸擔心資源不足問題,實行嚴厲的一胎化政策。經濟漸漸繁榮後,開始驚覺嚴重的後遺症,2015年全面開放二胎,但由於社會發展的關係,價值觀念生活壓力使得年輕人生育意願不高,政策成效不彰。但也不必過於悲觀,只要政府加大政策力度,善用政策空間,應可適度減緩人口問題的衝擊。

首先,人口紅利尚未完全消失。大陸1990年出現人口紅利,撫養比低於50%,2012年出現拐點,預計2030年將結束,人口紅利期還有不到10年時間。大陸還有充裕時間善用長期積累的經濟實力,對經濟增長方式形成倒逼機制,用「人才紅利」替代「人口紅利」,用創新爲經濟發展創造機遇

高齡人力資源再開發

例如延後退休年齡,中高齡人力資源再開發。目前大陸退休年齡相比許多國家都早,男性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女性是55歲。美國法定退休年齡爲67歲;英國與德國的退休年齡爲65歲;日本退休年齡爲60歲,但65歲才能領取養老金;在老人健康狀態改善、第三產業需求日增的社會,中高齡勞動力還有發展空間。另方面,完全開放生育政策雖然已經成效不大,但對於有生育意願與能力的家庭至少減少政策阻礙。

大陸還可以善用規模優勢舒緩老齡化問題。年輕人不生育部分原因是房價過高與教育資源負擔過重,這都是因爲國家資源分配不均,資源過度集中大都市城市規畫又趕不上人口增長,造成年輕人在大城市生活壓力過大。大陸中西部與二、三線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透過國家政策引導與資源調控轉移可以解決資源分配過於集中的問題。

事實上,一帶一路的發展以及高鐵網絡、5G普及都有利於中西部和二、三線城市發展,可以緩解大都市育兒壓力。大陸可以考慮規畫第三次大專院校調整,利用這波大量海歸學人,改善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少數大學與地區的問題。改善基礎教育以及學用差距,減少家長教育軍備競賽的負擔。

另一個政策選項是增加家庭福利,提供生育誘因。生育補助雖然不是在所有國家都見成效,但是在一些歐洲國家的確產生刺激效果。拜登的「美國家庭計劃」也加大家庭福利的支出,目前大陸在這方面投入還顯不足。當局必須意識大國長期博弈中人口的重要性不亞於軍事與科技的競賽,更何況周邊國家許多是生育力極強的發展中國家,對國境安全也是一大挑戰。大陸婦女地位在世界上都不算低,但是婦女解放不等於母親角色的解放,如何在法律保障與職涯優待上善待母職角色,才能改善時代新女性排斥婚姻與生育的情況。

大陸惠臺政策搶人作戰

臺灣同樣面臨嚴重的生育問題,根據美國CIA公佈數字,居世界倒數第一。臺灣資源有限,政府又拿不出有效對策情勢更加危急。前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卜睿哲認爲臺灣年輕人不願生育,是對環境的不滿與絕望的抗議。不可諱言,大陸惠臺政策,特別是針對年輕人的政策,也是一種搶人作戰。臺灣不從根本解決年輕人就業安居的問題,只會限制大陸來臺招募人才,只是治標不治本。

大陸已經意識到人口成爲國安問題還有政策迴轉空間,臺灣空談多年不見大刀闊斧改革,到時哪來的臺灣之子保衛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