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重塑世界秩序進入關鍵時刻

旺報社評

中東地緣政治劇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3月宣佈恢復邦交,居中斡旋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接着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突然宣佈減產原油,市場預估國際石油價格將重回每桶一百美元,對通膨嚴重的歐美國家而言,無疑雪上加霜。OPEC+減產石油,代表與美國對抗賽局的形成。

沙伊和解 中國角色受關注

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僅次於以色列的戰略伙伴,但沙國王室對於美國盛氣凌人,批判沙國壓迫人權感到不滿,特別是拜登總統在競選期間以「賤民」藐視沙國王儲沙爾曼,沙國難以釋懷。果然,去年6月拜登首次中東訪問,在沙烏地就踢到鐵板,拜登希望沙國增產原油,遭到冷淡迴應,空手而還。

「美國提供安全保證換取低價原油」的鐵律已經鬆動,沙國不再視自己爲美國的「安全附庸」,而是獨立自主的區域力量。而中國長期以來全方位經營與中東地區關係,強化與區域內所有國家的關係。習近平去年12月訪問沙烏地受到最高規格接待,與沙爾曼簽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兩國企業簽署了34項投資協議,涵蓋綠能、資訊、雲端、交通與建築等領域,價值高達300億美元。最近沙國石油巨擘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投資大陸3項石化產業計劃,這種整合政治、外交及經濟的緊密關係,美國已難以動搖。

另一方面,前美國總統川普於2018年退出伊朗核協議,對德黑蘭政權實施最高層級的經濟制裁,拜登就任後沒有導正川普的錯誤,在與伊朗敵對、毫不信任情況下,美國在沙烏地與伊朗間根本無法扮演任何角色,中共趁虛而入。在伊朗總統萊希2月國是訪問中國大陸後,沙烏地與伊朗達成復交協議,中國能成爲和平締造者的角色也要拜美國之賜。

在全球關注的烏克蘭戰爭中,中共外交部於2月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包含12點主張,其中第3點爲「停火止戰」,呼籲「儘快恢復直接對話」,以便「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表達反對或懷疑立場,認爲是偏袒俄國的單方面建議。

中共的公正性與信用及12點主張的可行性受到質疑,但在目前列強中,中共仍是可被烏克蘭與俄羅斯共同接受的調停者,而美國則招來根本無意停戰,只想不惜一切代價,利用烏克蘭戰爭一舉擊垮俄國的罵名。

美國興戰 不利其領導地位

今年適逢美國入侵伊拉克20週年,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的軍事行動固然推翻了獨裁政權,但並沒有達成中東地區民主化、自由化的崇高理想,反而各地烽火不斷,成爲恐怖主義的溫牀。如何終止烏克蘭戰爭,及防範新的軍事衝突發生將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與權威,以目前形勢分析,顯然對美國並不有利。

美國整合盟邦與夥伴組成反中聯合陣線,確實獲致相當成效,如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但美國已喪失了過去的絕對主導優勢,特別是威懾策略只強調安全、軍事層面,忽視經濟力量,成爲嚴重的破口。

在印太地區,美國拒絕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以「印太經濟架構」(IPEF)替代,明顯是次於CPTPP的方案,許多東南亞國家更認爲是「小兒科」。他們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也需要中國大陸市場與投資。

據非正式統計,全球有120多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其中包括臺灣、日本、南韓、俄羅斯、烏克蘭、沙烏地阿拉伯等,無形中增加了中共在地緣政治中的槓桿操作力量,也是美國圍堵中共捉襟見肘,世界主要國家領袖絡繹不絕訪問大陸的主要原因。

全球權力結構正處於轉型階段,拜登政府將中共定位爲「生存威脅」,但全球戰略家一致認同,最符合全球共同利益的是在公平條件下激烈競爭,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若美國仍無法體認現實,中共對重塑世界秩序將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與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