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線下份額能走多遠?

(原標題:21深度丨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低價搶佔線下份額能走多遠?)

12月13日上午9點50分,王阿姨在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上,嚐鮮了自己的首個訂單

“買了一斤西紅柿,一斤胡蘿蔔,兩斤土豆和半斤香菇,一共花了8.26元。”王女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嘆道,“真的挺便宜的。”

身處湖北某四線城市的王阿姨,過去買菜的選擇是當地大型超市或菜市場。不過最近,她突然發現,身邊使用“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的人變多了。“好些朋友把他們的購物鏈接發給我,推薦給我使用。”

儘管如此,王阿姨對這一新鮮事物並不“感冒”。據其描述,在多多買菜下訂單後,需要等貨物備齊(往往是第二天)前往家附近的自提點取貨。例如,她在12月13日下的訂單,需要等到14日下午4點後纔可以提貨。

經歷過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社區封閉”的她,覺得這類似於疫情下以社區爲單位購物的形式,但疫情非常時期過後,這樣的模式對她沒有太大吸引力。“既然同樣是要出門,我幹嘛不直接去家附近的菜市場、超市買菜呢?現貨現買,還看得見摸得着。”王阿姨說。

當然,也有用戶對它感興趣,否則社區團購這把火不會一直燒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12月11日晚間,京東集團宣佈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並重組京喜事業羣競速社區團購。在京東之前,包括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科技企業花式涌入這一賽道,多個巨頭甚至將其定位爲企業戰略級發展方向。

是新的風口,還是一地雞毛?是線下商販門口的“野蠻人”,還是未來生鮮零售的轉型方向?站在當下迷宮的十字路口,社區團購的每一步,都將左右其最終的命運。

巨頭的熱忱

持續火爆的社區團購,隨着新近京東戰略投資興盛優選,又添了一把火。

事實上,今年資本對社區團購的青睞是顯見的。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0年內,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發生十餘次融資金額高達百億元。其中,十薈團今年四度獲投,共計融資4.457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真格基金、啓明創投等。

算上最近的這一次,興盛優選今年獲投兩次,上一次是7月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KKR、紅杉資本等,金額高達8億美元。而本次京東豪擲7億美元后,興盛優選以總計15億美元的融資額,成爲今年社區團購當之無愧的“融資王”。

與往年的區別是,今年傳統社區團購頭部公司紛紛完成新一輪融資背後,開始隱現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的身影。與此同時,包括美團、拼多多甚至過去並不專攻賣貨的滴滴,也在構建自身的社區團購業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今年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上線APP,8月,滴滴的“橙心優選”上線,9月1日,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同月阿里宣佈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10月,美團內部將社區團購定爲一級戰略項目,滴滴創始人程維更是豪言稱在這一賽道“投入不設上限”。

之所以新舊玩家對社區團購鉚足了勁,是他們看到了背後的藍海市場。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無論是聚焦下沉市場人羣這一新興流量,或是長期電商滲透率不高的生鮮品類,還是從高頻剛需的場景而言,社區團購均有其獨特優勢

“社區團購切入的是生鮮類品種,這是高頻消費,行業測算其老客單月頻次可以達到6-8次以上的購買甚至更高,”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較之下,用戶前往小區便利店的購物頻次平均每月5-6次,“(社區團購)比去店面的頻次還要高。”

數據也能說明一切。根據QuestMobile的微信程序報告顯示,興盛優選2020年9月的小程序月活用戶規模爲3204.5萬人次,已接近唯品會4277萬人次的水平。相較之下,沃爾瑪和餓了麼小程序的月活分別爲1773萬人次和1649萬人次。

趙剛表示,社區團購正在搶佔家庭消費的主要決策人。而放眼未來,在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後,社區團購或可將中低頻消費轉移場地。而這正是當下巨頭焦慮、奔跑進場的重要原因。

誰的“團長經濟”

之所以今年社區團購大火,與新冠疫情的催化不無相關。這也難怪王阿姨甫一嚐鮮,第一時間便回想到了年初疫情社區封閉時的情景。

“當時沒法出門,菜市場、超市也都關閉了,然後就出現了各種以社區爲單位的微信羣,由本地超市負責供貨。需要買菜時我會在羣裡接龍下訂單。”王阿姨回憶稱,“到了第二天後,會有送貨人員會把菜送到社區裡,甚至會送上門。”

社區團購的“玩法”與此類似。其以社區爲單位,藉助互聯網方式進行團購銷售,社區內提貨。通常,社區團購會以社區爲單位招募團長,對社區內居民團購進行負責,包括但不限於組建微信羣、推介產品,在承接點理貨、提供售後等。

正因爲這樣的特殊玩法,同時疊加生鮮這一超高供應鏈複雜度的品類,電商零售企業並非具備壓倒一切的絕對優勢。李勇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社區團購考驗的不僅是供應鏈能力本身,還考驗平臺對“團長”的管理能力。

“社區團購取勝的關鍵點在於‘社區帶頭人’,他們是離消費者最近的人,也是消費者最信任的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副院長邱瓊分析稱,“無論是哪家電商平臺入局社區團購,都需要精心培育並維護‘社區帶頭人’,研究社羣利益,滿足社羣需求,建立社羣信任,並持續維護和滿足每個消費者利益。”

但這一“團長經濟”,又絕非僅僅停留於“拉幫結派”。邱瓊強調,社區團購只是社羣營銷的一種新模式,無論建立什麼樣的社羣,始終保持與消費者利益一致,深耕供應鏈,做好品質和服務,纔是根本。

因此,在李勇堅看來,目前各大入局企業,均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所在。例如,京東雖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但它對團長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強,相反滴滴則在過去積累了大量的團長管理經驗,但供應鏈能力又可能成爲它的短板。

邊界在哪裡?

誰的“團長經濟”暫無定論,但奔跑進場的焦慮巨頭,又使出了自己慣常的殺手鐗:1分錢一盒雞蛋、9分錢一顆白菜……通過虧損補貼獲客,價格敏感型用戶趨之若鶩。

一邊是巨頭持續高漲的熱情,另一方面,社區團購也在面臨諸多爭議。近日,因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大量嚴重低價現象,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下稱華海順達)發佈“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也發出了類似的通知。

儘管社區團購當下重點聚焦在生鮮品類,但這些快消食品品牌商的態度值得玩味。“我們會進行小規模嘗試,保持對新興渠道的經驗手感,但良品鋪子的業務渠道核心仍是全國2500多家自有店鋪,以及各大電商平臺的官方旗艦店。”趙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低價補貼是巨頭搶佔市場份額的一個慣用手段。當佈局新興業態的時候,巨頭使用高額補貼獲取用戶,也難免對傳統渠道形成擠佔。”李勇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道。

但通過低價搶佔線下生意成爲野蠻人,擠佔線下業態甚至夫妻老婆店的生存空間,是否成爲社區團購的應有之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近日,南京市場監管局更是發佈《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對電商平臺的經營、團購羣“團長”的責任、進口冷鏈食品的標準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其中,《告知書》明確要求,平臺不得虛構斷貨、搶購、優惠,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社區團購有真僞之分。“僞社區團購”是將生鮮作爲流量入口,以高頻打低頻,羊毛出在豬身上,不碰供應鏈,也沒有真正去解決效率,“沒有真正解決效率的企業最終一定不可持續,也一定會死於惡性競爭或監管壓力。”

換言之,王阿姨所費解的問題,在低價策略退卻、平臺對用戶吸引力減弱後,必將暴露出來模式問題。而它背後關係着社會穩定、民生及農業的“菜籃子工程”,如果像“共享單車”般落歸一地雞毛,又導致線下業態凋敝,其收場成本難以估量。

而真正的社區團購,則應從提高流通效率切入,消化庫存降低流通成本,通過信息化賦能社會化銷售力和運力,在供應側解決生產供給冗長、低效、資源浪費的現狀。

“社區團購的‘低價’現象只是社羣利益的一個側面,隨着時間的推移,消費者逐步理性,憑藉‘低價’並不能完全滿足每個消費者利益需求,”邱瓊認爲,“未來團購平臺會隨着社羣利益的調整逐步建立與消費者利益一致的‘入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