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對話單霽翔:故宮門票是種儀式感 跟我們收入沒關係

作者 | 閆妍

出品 | 本站科技《態℃》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單霽翔退休前的48小時仍馬不停蹄。

前一天,他忙着爲“紫禁城上元之夜”收尾。擔心匠人們精心製作的14米高的天燈,11米高的萬壽燈,會在漫長的歲月裡香消玉損。他牽頭辦了個拍賣會,爲這些物件找到真正珍愛它們的主人,並把拍賣所得的每一分錢捐贈給了國家貧困縣

第二天,他將正式從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位置退下來,終於安安穩穩的睡了一覺。

▲圖片來自網絡

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這七年,揹負着13億人的期待和審視,他努力讓故宮“活了過來”。從2012年赴任以來,單霽翔一次次地給國人制造了驚喜:清點藏品限流參觀,要讓文物和參觀者都有尊嚴,外國領導人來也要下車進午門……他曾用“如履薄冰”來形容這背後的壓力,“院長是高風險職位,有今天沒明天”。

退休當天,院裡按規矩要開一個宣佈會議,350名故宮員工聚在了禮堂,他發現有人偷偷的在哭。“我講這是一個好消息,我是到齡退休,叫他們不要哭。”

但他還有個遺憾。“我在7年多工作中發脾氣,有兩個員工被我批評過,其中一個還是當衆被批評的,所以我對這兩個員工道了歉,給他們鞠了一躬,真情實感。”

單霽翔經常說,自己也沒想到,年輕時一直在北京四合院居住,退休前最後一個崗位,是來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門。

離任當天晚上,單霽翔和“新院長”王旭東在故宮走了一夜。“交接棒傳到了他的手上。”第二天下雨,兩人仍舉着傘走遍了故宮正在施工的大小工地。“第一是強調安全,二是要保持宣傳。”

▲單霽翔和“新院長”王旭東 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5月,單霽翔從故宮博物院院長退休後宣佈出任故宮學院院長,繼續爲他心中珍愛的宮殿樓宇奔波。他做研究顧問,也讀書、寫作,圍繞的中心都是向世人傳達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希望歸還文物尊嚴。

“以後叫我老單就行。”在由本站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 IP 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節目錄制現場,退休一年再見單霽翔,黑色中式對襟衫、腳踩老北京“懶漢”布鞋,他依然純粹而豁達。

就像單霽翔曾講的,他對於故宮的使命永不會結束。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一期 | 單霽翔(上)(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以下是《中國和力》與單霽翔訪談的部分摘選:

一、“不拴、不閒、不累”

楊瀾:我聽說您現在讀書,做研究,然後還在寫作、做顧問,聽說還要策劃新的節目,也是不亦樂乎。退休這件事代表的失落、孤獨感,似乎在你這蕩然無存?

單霽翔:我剛退休的時候,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告訴我要記住6個字:不拴、不閒、不累。這六字箴言對我非常重要。

不拴,就是不要再被一個新的固定崗位把你拴住,要是每天還要去上班,這就不叫退休。所以很多機構騙我去任職,我都拒絕了。不閒,就是你要一直閒着,那就快老年癡呆了,腦袋還是要運動。不累,就是也不能過於承擔太多,折磨自己。

楊瀾:我覺得這是大智慧,其實就是找到了一種新的生活狀態。現在回想起離任那一天,是不是情感還是挺複雜的?

單霽翔:我其實是在一個興奮的工作狀態中退休了。我那時正好是“紫禁城上元之夜”工作在收尾,我們不希望我們製作的14米高的天燈,11米高的萬壽燈,有一天會消失。所以舉辦了一個拍賣會,拍賣以後把每一分錢都捐贈給了國家貧困縣。活動結束的第二天,我在工作狀態退休了。

楊瀾:你退休的那一天,我聽一些朋友說,那天有很多人都熱淚盈眶了?

單霽翔:因爲院裡退休那一天一般會有個會議來宣佈,當時有350名故宮員工來到了禮堂,我說大家一定不能哭,這是一個好消息,我是到齡退休。我在這7年多工作中,發過脾氣,有兩個員工被我批評過,其中一個還是當衆被批評的,所以我就對這兩個員工道了歉,給他們鞠一躬,真情實感的。

楊瀾:有沒有一些話是特意要交接給王旭東院長的?

單霽翔:旭東來了,他應該說是滿腔抱負的過來了。所以我希望他能夠再接再厲,是吧,努力把故宮博物院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當然最重要的兩條,也是我剛到故宮的時候,當時領導給我4個字:第一安全、第二宣傳。

所以宣佈退休的當天晚上,我和旭東一起開始的夜查,走了中控室等一些崗位,然後第二天下雨,我又和他一起去了更多的工地,告訴他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走了一個晚上一個白天,就是強調一個安全。

第二是影響力宣傳,故宮博物館應該是展品最豐富、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要保持它的引領作用,面向社會持之以恆地保持一種傳播的能力。

二、“網紅”當得值不值?

楊瀾:怎麼看待自己“網紅”這樣的一個身份?

單霽翔:我是被網紅的。

楊瀾:過去我們想到故宮博物院院長,應該是正襟危坐的,代表着權威性、學術性,有點不識人間煙火的意思。被網紅以後,你有沒有一些欣喜的感覺?

單霽翔:一個博物館的館長,他應該有一定的親和力,有一定願意跟每一個走進故宮的觀衆平等交流的姿態。

博物館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當人們走進博物館的時候,他能夠看到什麼?走出故宮的時候他能夠獲得什麼?很多觀衆可能一生就來一次,所以我們應該更好、更人性化的對待每一個觀衆。

楊瀾:因此保持傳播也更加重要?

單霽翔:要保持傳播,讓人們來之前知道我要看什麼,也讓更多人有來故宮的願望。我不知道這些傳播會影響多少人,但是故宮博物院的觀衆在持續的增長是事實。2019年,參觀觀衆第一次突破了1900萬到了1933萬,這是每天限流8萬的情況下達到的數字。

楊瀾:在成爲網紅的過程裡,會不會受到一些非議和批評?

單霽翔:當然,你做每一件事(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認識。那麼你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證明你要做的事情的正確性。當然也有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正確,正是通過大家的評論才能夠有糾正的機會。所以要去傾聽社會的聲音,通過交流,通過更多人的關注,就會有人不斷的幫助你把這件事做好。

比如說咖啡這個,故宮裡面應該能有咖啡。我們每年要接待幾十萬甚至更多的外國人,讓他們一定要喝綠茶,總會有人不習慣,他們需要咖啡提神。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也享受咖啡文化。所以就是可以有咖啡,但不要大牌子掛在那,說這是什麼牌子的咖啡。

三、不能把老百姓擋在門外

楊瀾:現在的故宮有很多服務我以前還真不清楚,比如你們還有母嬰室?

單霽翔:我們觀察人們在參觀故宮過程中的需求,根據人們的需求來設定你的服務。

當時我們是從洗手間開始改造,最初是解決男女比例,因爲女士排隊,門口貼着一個牌子,女士請排隊,這多不文明,是吧?但是男士也很慘,在旁邊拎着包看着孩子,很多人平白無故的10分鐘、20分鐘被耽誤。所以我們就研究調整男女衛生間比例,不排隊了,提升裡邊的品質。

故宮的母嬰室是我看到很多年輕的母親,很不方便。有了母嬰室母親和孩子就能有尊嚴了,母親在那正常的操作,孩子也能很舒服。

楊瀾:其實,當人們在談到您在故宮博物院期間的種種改革舉措,可能會聚焦於這些具體的措施本身。但我覺得,退後一步來看,這些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是說您足夠聰明,而是您採用了一種鼓勵開放改革創新的一種生態,才能夠產生這樣一個整體繁榮的局面。這和您過去的一些經歷是否有直接的關係

單霽翔:確實,每個人的經歷和他做事的風格是有關係。我比較特殊的是15歲的時候到農村務農種菜,對於農村的生活有體驗。然後1971年到1978年,8年的時間我是當工人。先是去當食堂的炊事員,我是白二做主食的,揉饅頭做烙餅做花捲,然後我還幹過機修鉗工。所以我對農民,對工人,對他們在生活中的狀況感受特別深刻。

所以比如我看到故宮的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可能都70來歲了,比我甚至還大一點。你瞧着他們坐在臺階上,拿出自己帶的就是行軍壺打開蓋兒喝水,然後拿出自己帶的乾糧在那吃,他們都捨不得進飯店吃頓飯,卻一定要來故宮。

我們故宮這麼多文化資源,我們是不缺文化的,但我們缺的是人文關懷。所以在人文關懷方面,以觀衆方便爲中心,是我們根深蒂固的一種理念,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需求。

楊瀾:網絡上有網友存在疑惑,故宮能不能免門票

單霽翔:其實故宮門票跟我們的收入是沒有關係的。故宮門票20多年都沒有漲了,我們一直冬季40塊錢,旺季60塊錢,應該說不貴。但是免不免門票跟我們收入沒關係,以前是每天都會來運鈔車把它運走進國庫了,現在連看都看不到這些錢,都是網上購票直接進國庫,不給故宮博物院。

國家對於這種文物古蹟,還是是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入。門票其實它也是一種儀式感,來表達了一份我在這裡遊覽參觀的一份鄭重感。但是我們堅持不能漲價,就不能用門票擋住那些家庭並不富裕的人多走進博物館的步伐。

楊瀾:您是怎麼理解“和”字的?

單霽翔:和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故宮的古建築羣和藏品體現的最重要的兩個字:一箇中國的中,一個是和平的和,中和。

故宮中軸線像一條脊樑、是一個骨架,那麼所有的建築沿着中軸線鋪陳開來,東西南北形成一定的秩序。皇帝坐在太和殿裡面,其實前面有9道門,都是沿着一條直線穿過寶座的底座,是完全按秩序的,這是一個“中”字。

而這條中軸線上最主要的建築,名字裡都有“和”字。像我們接待外國首腦,會按着這條中軸線走,我們會穿過熙和門,走進太和門廣場,然後穿過太和門走向太和殿,跟着就是中和殿、保和殿,這一路都有和字。

我會說“和”字一邊是禾苗的“禾”代表着糧食,另一邊是“口”字,代表人們要獲取這些食物。我們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人人都有能夠豐衣足食,這就是最大的和諧社會。

這個“和”字其實就是號召,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待,你和你的內心世界要和諧相愛。只有這樣,我們世界纔是一個和平友好,發展進步的世界。

關注本站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態度”,即可查看所有態℃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