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國內電競俱樂部頻繁倒閉原因

曾幾何時,在80後孩子們之間有一個“傳說”:打遊戲能賺錢,能爲國爭光。

這,便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悄然走紅的電子競技。儘管不爲公衆所熟知,但在過去十年間,它成爲衆多孩子追逐的夢想、成爲國家體育總局正式認定的第99項體育運動,一度風光無限。

然而,電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衰落跡象似乎已經顯現。記者調查獲悉,最近一個月,關於電競俱樂部倒閉解散、投資方果斷撤資、選手曝光遭剋扣欠薪的事件屢次發生,被迫轉型的選手也面臨着就業競爭力不足的“家裡蹲”陰影。 “網上戰將”走下網絡該何去何從?記者遍訪玩家、業者,試圖尋找答案。

■電競夢碎

初入中國 神秘傳說流傳校園

點點鼠標、打打遊戲也能贏獎金?九年前,和大批競相逐夢的男孩一樣,餘健凱懷揣着興奮和懵懂,頂着同齡人羨慕的目光和長輩們不解的質疑,踏入電玩競技行業

20世紀初,國內一二線城市網絡剛完成“窄帶”到寬帶的蛻變,無數網吧神州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當時,網絡、網吧被家長們視爲洪水猛獸,生怕自己的孩子因爲沉溺於遊戲而玩物喪志。不過,在當時的學生族中也流傳着一個“傳說”:只要遊戲打得好,不但能月入上萬,還能爲國爭光。

這個“傳說”指的就是剛剛進入中國的電子競技。它的官方定義是,利用高科技軟硬件設備作爲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但在這羣血氣方剛的男孩間更“實惠”的看法是,比的就是誰星際爭霸、CS打得好。

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將電子競技列爲第99項體育項目。獲國家認可後,各種電競聯賽盃賽、錦標賽甚至是國際職業聯賽不斷涌現,甚至還有專門電視欄目對其進行報道。

在當時的校園裡,“戰隊”這個詞曾在80後中相當流行。這些所謂的“戰隊”最初基本都由喜愛競技遊戲的學生族自發組成,真正能夠職業化比賽隊伍並不多。此後,隨着電競職業化門檻提高,競技運動的殘酷性逐漸展現出來,比賽不再是單純地爲了娛樂,只有真正技術高超的選手才能出人頭地,“阿貓阿狗”們被掃地出門。正因如此,“參加電競,可以一場比賽拿上萬獎金,還可以爲國爭光”的說法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只能是個“傳說”。

當時13歲的餘健凱或許沒有想到,平凡的自己也能成爲“偶像”的一員。一年後,他以 “Yumiko”爲ID奪得OGameWar3線上個人聯賽冠軍,被其他玩家暱稱爲“玉米”,並擁有自己的粉絲團。出生於1990年4月14日的他,即將在本週六迎來22歲生日,他已是業內資歷最深的“骨灰級”選手之一。

入行遇阻 父親怒到想扇耳光

14歲出道的邱乙(化名),更享受成名的樂趣,讀初中時誰也想不到,這個老師眼中沉穩內向、成績理想的乖孩子課餘在網吧搖身一變竟是著名的CS“槍神”,狙擊功力極爲了得,經常有鄰校的高手不服前來挑戰,個個鎩羽而歸。高中畢業後,邱乙應邀加入一家知名俱樂部,開始了全職電競生涯。

“我吞吞吐吐地跟我爸說想走電競這條路時,他第一反應是想擡手給我一個耳光,最終手沒落下來,但讓我滾回房間去想想清楚。 ”邱乙回憶道,爲了這事他跟父母經過半個月的鏖戰,費盡脣舌,才讓父母明白他不是單單去“打遊戲”的,而是像職業運動員一樣跑賽事、掙獎金。

餘健凱在入行時也遇到同樣的困擾。當時年方13的他在接觸《魔獸爭霸》時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後來經常和職業選手一起接受訓練,隨後被引薦加入俱樂部。和大部分父母的態度一樣,他當時的雄心壯志也遭到猛烈反對。但最終,看到他在電子競技中獲得的各種成績,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執着感動,態度終於軟化。

“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情,並沒有刻意謀劃過投身什麼行業。 ”餘健凱坦率地表示,外界一直帶着有色眼鏡看待電競行業,包括大衆媒體報道也是,單純將聚焦點停留在表面的獎金上。“我們是運動員,我們是通過電腦來從事腦力運動,達到人與人的高強度競技,但公衆往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

不過在當時,電子競技的風光讓艱難入行的他們幹勁十足。當時被玩家們譽爲“人皇SKY”的頂尖選手李曉峰,在2005年代表國家隊出征,一路過關斬將獲得WCG2005世界總決賽冠軍,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國際賽場上。

那時,兩場國際級比賽的勝利爲其分別帶來20000美元與25000美元的獎金,令無數“根正苗紅”考入大學的同齡人爲之眼紅。大量的贊助廠商會爭搶有名的選手,開出各種豐厚的物質條件吸引他們參賽,報紙、電視臺也會爲電子競技專門開出欄目,可謂風光無限。

月入上萬?實際收入天壤之別

一路走來,餘健凱、邱乙們被問到煩的一個問題是:作爲一個職業選手,光靠打遊戲,收入是怎麼來的?電競俱樂部每月發工資還是打比賽掙獎金?最高收入真有每月上萬元嗎?

“能夠獲得上萬元收入,那只是鳳毛麟角。”受訪的幾位選手坦率地表示,雖然靠電競暴富在歐美並不少見,但國內國外有着天壤之別。

記者從多方瞭解到,目前電競職業選手的收入有三大來源:第一種是俱樂部工資;第二種是比賽獎金;最後則是一些商業合作獲取的報酬。 “主要還是來源獎金,但國內並沒有非常完善的體制和監督來保護選手利益,扣掉戰隊均分、俱樂部抽成後,能實現月入上萬元的很少。”餘健凱表示。

他們透露,每場比賽選手能夠獲得的獎金,除了要看排位成績外,主要根據比賽規模和項目來決定。線上比賽有很多以500元到1000元人民幣爲主的週期性盃賽,線下比賽則一般上萬元,其中個人獎金常常會有20000元到50000元左右。除了國內的比賽,也有一些更高獎金的國外比賽,但門檻很高,且可遇而不可求。

作爲資深行業觀察者,魔獸世界視頻網CEO “牛哥”對中國電競的遊戲規則摸得很透,他坦言 “出去比很難”。 “去年dota2邀請賽,一等獎100萬美金,中國ehome戰隊奪得第二,獲得30萬美金,使整個行業爲之沸騰,但這只是極個別的個例。一般中小戰隊出國連簽證都有麻煩,更別提全程費用了。”牛哥表示。

“相比較,韓國的職業聯賽是有穩定俱樂部發放工資的,能在電視媒體播放,得到政府和企業的支持,獎金更爲可觀。”餘健凱透露,單看冠軍的最高獎金來計算職業選手的收入,便是外界 “看上去很美”的誤區,其實差距很大。

邱乙還記得,他的第一桶金來自於深圳某場盃賽的冠軍,主辦方號稱獎金1000元,實際到手只有450元。 “最潦倒的時候,一個月分文未進,借錢吃了幾十天老壇酸菜方便麪,現在聞到這味道都想吐。不過後來比賽上了正軌,收入也還不錯。”

“應該說90%的電子競技選手生活待遇一般,一個月收入只有幾百元或上千元。”牛哥透露。電競網一位專業人士隨後佐證了上述觀點: “是啊,電競行業你要不是全職,根本打不出成績;你要是全職,吃飯又是問題。”

何去何從 “家裡蹲”直面難題

去年7月,邱乙離開了奮鬥6年的電競行業,原因是女友大吵後的一條短信“再不找份正經工作我倆就完了”。當晚,他和俱樂部的“戰友”們在大排檔喝得酩酊大醉,幾個大男人抱頭痛哭,離去前互贈刻有ID的勳章作留念。少了主心骨之後,戰隊也樹倒猢猻散,大家各奔前程。

“回上海的火車上,我想了一整晚,自己虧欠女友太多,她一個女孩子扛下籌備婚事的大部分壓力,我卻老對着電腦顯示器吼着耳麥。父母也快60歲了,爲了養家,我總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邱乙回憶說。不過,試圖轉行的邱乙所面臨的是大部分退役的電競選手共同的惆悵和苦惱。

在網上,邱乙是衝鋒陷陣、百米之外對敵人“爆頭”的猛男,迴歸現實後,他找工作卻處處碰壁,被迫兩個月“家裡蹲”。 “別人介紹的第一份工作是遊戲策劃,一個月工資稅後才1800元,我可絕對拉不下這個臉。 ”他告訴記者,昔日的“冠軍”光環和當下的遭遇雲泥之別,使其十分痛苦。

令邱乙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次去跑人才招聘會,一家國企的HR看着他簡歷上的各種獎項先是不解,聽完解釋後冷笑一聲,邊退回簡歷邊說“你來我們這兒是屈才”,他當場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不過好在最後靠圈內朋友介紹,邱乙進入張江一家遊戲公司工作,現在的收入也不錯。

“不否認有很多同行轉型的去處比我好很多,但比我差的更多。 ”邱乙告訴記者,他們戰隊由於專攻射擊類遊戲,每天都會有一些體力方面的鍛鍊,隊員的體魄都不錯;但其他不少電競選手都是文弱宅男,早早踏入社會,也沒有太多高等教育的積累,找工作時往往碰一鼻子灰。

“這個就和當兵一樣,你學會導彈,回家卻要賣雞蛋。 ”牛哥坦言,從他近年的耳聞目睹,退役電競選手能繼續從事遊戲行業工作的已是最好的出路,“其實早期的電子競技從業者,目前很多都是遊戲圈中層人士,但現在這樣的機會已經很少了。 ”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競選手表示,其職業生涯普遍不會很長。 “在社會看來,過了30歲奔四還靠遊戲過日子,基本不太可能。 ”

目前,餘健凱仍在堅持。除了繼續參加比賽外,他在遊戲視頻解說方面也受到玩家的歡迎。“我覺得現在做的事,很多時候是在保護我們這一代人的價值觀。 ”他稱,對於他和其他隊友而言,電子競技並不只是一份工作這麼簡單,其中一些對於電競事業難以忘懷的“老一輩”選手們,則會在大學畢業後回到曾經的戰場上偶爾輕鬆一下。

“這一行還是有優勝劣汰的,很現實。 ”一位退役於2006年的前電競選手對記者說,有些人天生就是電子競技的高手,成績越好就會有越多的贊助商與比賽主動找上門,而缺乏天賦的選手則會在找不到比賽、比賽也不找他的情況下惡性循環。 “只能說,電競行業不相信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