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關的經濟啓示

(圖/港府新聞處)

大陸國務院週四公佈「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同日香港政府公佈逐步、有序、全面通關的首階段安排。本週日起,深港邊境將開放7個口岸,陸路口岸每日單向限額6萬人,亦即每日有12萬名人士進出的跨境名額。如果包括不佔名額的在港工作或求學的大陸居民北上,或從大陸返港的香港居民,每日跨境人數可能達到疫情前的4成以上。

反應最快的當然是股市。港股從去年10月底的低點15000點以下,大幅反彈至21000點以上。指標性的騰訊短短不到3個月累計升幅近75%,市值也因此超越了Meta和Tesla,以4380億美元成爲全球第10大市值公司。此外,被視爲通關受惠企業的零售股、餐飲股,更是全面普遍大漲。

港府宣佈,3個陸路口岸通關名額必須在網上預約。而不出意外,網上系統開放前5小時,就迅速完成了多天計25萬人次的預約。而處在交通動線上的商場、店家無不摩拳擦掌,海洋公園、迪士尼公園、大佛纜車及各景點的營運商也都準備擴大營業,期待旅客帶來商機的心情爆棚。

疫情3年,對金融、科技等行業影響不算太大,隔離的要求對工作、學習的人們也是無可避之的障礙。然而封關三寒暑,對創造廣大就業的庶民經濟之影響,簡直可謂是滅頂之災。如今終於可以盼得人流重現,然而生意能回到疫情前的多少,卻是小老闆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問題。

大型的上市保險企業則較爲樂觀。香港傳媒訪問多間保險公司,包括友邦、宏利、保誠都表示會增聘前線人員,以配合業務增長。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以內地訪客爲主的非本地居民業務佔了香港個人壽險年化新保費收入的1/3以上,而這一大塊業務收入在疫情3年幾乎停頓。隨着內地來港人流逐步恢復,預計會爲香港金融保險業帶來強大增長動力。

連金融服務業招攬客戶都強調體驗活動,更遑論廣義的旅遊、消費訴諸價值感的體驗經濟。香港一直是大陸社交媒體的話題熱點。2019年1月,由大陸到港的旅客量就高達550萬。3年來,由於歐美疫情控制混亂、針對亞裔的種族犯罪激增,這些外在因素無疑更增添了香港旅遊的吸引力。

香港以外,衆多大陸旅客想體驗的另一個地點就是寶島臺灣。10多年前,大量陸客、陸生來臺的黃金年代,也帶旺了不少庶民經濟風風火火的繁榮景象。雖然純就GDP貢獻而言,這些交流並不是特別引人矚目。然而,在冰冷經濟指標的表面底下,真正有價值的是真誠、美好、善意的溫暖人心。而這些溫暖交織的生命故事不僅是體驗經濟,更是改變小歷史、牽動大歷史的蜿蜒長河。

可惜此刻今非昔比,因爲地緣政治因素,不確定性的陰霾正在寶島上空籠罩。也許要等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塵埃散去,和平繁榮穩定的格局開展,2035年坐上動車去臺灣、北京的美好願景纔有實現的一天。

(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